39健康

揭密"男科体检"体检详情

  你曾为“那里”(生殖器)发痒、分泌物异常、长东西而坐立难安吗?你害羞、痛苦却提不起勇气求医吗?调查显示,90%的男性对于男科检查相当陌生,有了生殖器方面的问题,他们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根本不重视。其实,现代男性久坐不动,经常焦虑的生活状态,最容易引发这方面疾病,对此见怪不怪的态度,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揭密

  男人其实很脆弱

  女性通常对妇科检查很重视,但男人出于对男科体检了解的匮乏,对最基本的B超、尿检等也是敷衍了事。实际上,男人脆弱得很:

  状况一:睡觉时频繁起夜。

  开着会却频受尿意骚扰,晚上睡觉怎么也得起夜两次……久坐不动,让男性的前列腺变得特别“娇嫩”,血液循环较差,日子久了它就会“反抗”,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

  状况二:喝完酒小便变细了。

  生意总在酒桌上谈,天天不醉不归,一个星期下来,男性就会发现,自己小便时常有隐痛,尿线变细。其实,酩酊大醉后,前列腺也会跟着充血、肿胀,再加上熬夜焦虑,前列腺免疫力下降,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细菌性前列腺炎。

  状况三:性欲亢进。

  50岁以后性能力不退反进,性欲求增多,妻子连喊受不了。这时候,危机也悄悄袭来,因为前列腺到了这个年龄本该自然衰退,如果性功能亢进,则可能是雄性激素代谢紊乱,需要及时做检查加以控制。

  男科检查按年龄做

  如今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男性生殖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一直都在倒退,因此普及男科常规检查已经迫在眉睫。并且,不仅中老年人要做,从婴幼儿开始,我们就要建立常规男科检查的观念,因为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检查重点:

  儿童及青春期:此时是睾丸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睾丸的位置异常(隐睾)、扭转、肿瘤、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此外,包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的睾丸炎、肥胖患儿的阴茎短小等也较常见。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不育或失去性能力。

  20—60岁:由于正处在性活动比较频繁的年龄段,男科检查应注重前列腺和精子活力状况。怀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还可以做阴茎硬度测试,即测试夜间阴茎勃起程度。有性生活不洁史者还应做病原体检查,以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60岁以上:60岁以后,男性前列腺组织纤维化严重,极易患前列腺增生、肥大,所以建议PSA应该每年查一次,B超1—2年做一次。

  当爸爸前查得格外细致

  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跟妻子一道做次男科体检,跟男科医生聊聊天,也是男士们应格外注意的事。

  首先,有服用壮阳中草药习惯的男性,体检前一周最好停服此类药物,并且在精液采集前3—5天内避免同房。

  其次,对于需要憋尿进行B超检查的男性,可以在去医院前先排空尿液,到医院后再饮用500—1000毫升矿泉水。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酒精性肝炎等疾病患者,以及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爱穿紧身裤,性生活过频,嗜好烟酒的男性,更需要常规男科检查。因为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精子异常,引起不育。

  男性洗浴时要注意自己睾丸的位置、大小、硬度有无异常,一旦有问题,应尽快去男科检查。男科体检不丢人,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惜,也是对伴侣的关怀。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0-15 02:14:00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查肝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肝病的检查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旨在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结构变化及病因。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肝病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评估肝脏的代谢、合成及排泄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帮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此外,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初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CT和MRI分辨率较高,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疑似恶性肿瘤的病例。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组织的主要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炎症、纤维化程度,可明确肝病的病因和病理分期。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进一步提供病因学信息,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等。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或家族史阳性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