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检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与检验项目多少有关,抽血量一般为几毫升,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试验和绝大多数特殊试验。末梢血通常采用耳垂血和指血,采血量较少,多在0.1~0.5 mL 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鉴定、快速血糖检测等简单快速的试验。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和采血情况影响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引进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大型设备,末梢血在临床逐渐有被静脉血取代的趋势。但是,静脉血也面临着某些患者采血困难及采血量大等问题:当临床上遇到一些如婴儿、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经常需要采血检查的血液病、肿瘤化疗等患者,不能或不宜静脉采血,对于这些特殊病例的血细胞检测问题有待检验工作者解决。

  因此,本文仅对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细胞检验、凝血、免疫、生化等方面检测结果比较作一综述,以便检验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两种血液标本。

  1  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 、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 Hb) 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但末梢血的采集简便、快速,特别是多次放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往往采集静脉血有困难,患者更易接受采末梢血。再加上多年工作习惯而常常采集末梢血。但是因为采集末梢血是受多种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穿刺部位的深浅,采血动作的快慢,采血部位及体表温度的高低等。所以会导致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检验结果有差异: (1) RBC、Hb、HCT、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末梢血明显低于静脉血。(2) PLT 两组差异明显,末梢血比静脉血低11%。由于PLT 计数的特殊性,而且血小板参数是很多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有文献针对小儿的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得出二者在SE-9000 以及KX-21末梢通道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关于WBC 的检测结果有文献得出静脉血与末梢血没有差异,只有WBC 五分类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末梢血明显低于静脉血,这可能与采血方式有关。

  2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栓与止血检测中结果的比较

  (1)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凝血4 项中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 测定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广泛。根据近几年提出PT、APTT 测定的标准化,其中包括对样本采集的标准化,要求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或硅化玻璃管注射器,采静脉血液。而且国外也有文献提出对于凝血因子聚集的检测,静脉血比末梢血更适合。然而,由于静脉血检测PT、APTT 其检测速度给急诊手术、抗凝治疗等带来不便和麻烦。近一年,国内先后有文献报道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PT、APTT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用末梢血检测,并且指出末梢血快速检测PT、APTT 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口服抗凝治疗的监控,手术、导管插入术、透析和重症监护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筛查某些与凝血有关的疾病等。(2)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D-二聚体检测中的比较: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发生血栓病变同时伴有纤溶亢进时,其血浆含量就有明显改变,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溶拴治疗监测等有重要意义。对于D-二聚体的检测标本,国内外文献都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血栓与止血检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结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前提条件是手指采血时一定要多方面注意,严格操作,试验证明,不适当的采血方法以及低温末梢循环差等对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3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免疫检测结果中的比较

  (1)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手指末梢血,在标本来源上,比静脉血用血量少,采血简便,在方法上,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度高。(2) 检测抗-HAV-IgM:据文献报道,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 检测末梢血抗-HAV-IgM ,与其作对照的静脉血标本相比,测定结果相同。末梢血更为快速、简便,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好,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肥胖者的检验。(3) 用间接血凝试验(IHA) 和EL ISA 筛查血吸虫病:文献中,用IHA 和EL ISA 两种方法检测静脉血清和末梢血浆中的血吸虫,结论为末梢血浆检测效果与静脉血清相同,且采用末梢血浆简便易行,便于现场检测。

  4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生化检测结果中的比较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采用静脉血作生化分析,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新生儿、严重烧伤、极度肥胖、出血倾向严重和癌症晚期患者静脉血管必须为治疗保留着,不宜或不能用静脉血,这就需要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作生化分析。几年前,先后有文献报道用Cobasmira plu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静脉血与末梢血中的总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γ-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这13 项指标作了检测,结果除了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11 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用罗氏公司的Accoutered GCT仪(一种快速、简便、手掌式同时可检测3 项指标的即时检测仪器) 检测了毛细血管和静脉全血中葡萄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也得出3 项结果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除了血细胞计数之外,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在某些生化、血栓和止血以及免疫检测指标中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由于检验技术以及仪器制备技术的发展,用末梢血检测的项目可能越来越多。而在血细胞计数方面二者结果有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作血常规检查。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09-25 07:02:00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