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感冒、流感与药物治疗

  感冒又称“伤风”,主要病原体有鼻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生水样鼻涕、可伴有咽喉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注5-7天全愈)。秋冬季节是高发季节。当人体内因劳累,受凉抵抗力下降时,极易患病,尤其是老人和少儿。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与普通感冒不一样,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常发生大范围流行的特点。流感病毒过飞沫传播,发病时症状明显,从被传染到发病约一两天,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失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果有深圳的患者想了解多一点感冒、流感与药物治疗知识,不妨去听听医院的免费讲座吧!

感冒、流感与药物治疗

  专题讲座:感冒、流感与药物治疗

  主讲人:路伟硕士

  专家简介: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一九九六年来福田人民医院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在药物新剂型开发、制剂质量标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现从事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合理应用、药物新制剂开发等工作。

  时间:2008.09.11上午9:30~11:30

  地点: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深圳市深南中路3025号)

  医院总机:83982222

  公交线路:

  福华路福田医院站:14、62、63、231、317、305、233、14、33、9、38、225、416、413、212

  深南路田面站:3、4、101、6、103、103B、204、223、K204、320、311、202、216、303

  深南路上海宾馆西站:103、113、230、231、233、315、311、310、32、320、335、339、50、6、204、209、303、K204、236

  地铁:华强路站C出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宋晶)

2008-09-08 11:44:00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青春痘一般在几岁长的
青春痘,通常好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时期。对于易长青春痘的人群,日常要注意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油脂和污垢,但避免过度清洁。在10岁左右,部分青少年开始进入青春期,体内雄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刺激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过多的皮脂容易堵塞毛囊口,导致毛囊口角化异常,同时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青春痘。到了15-20岁,青春期发育更为旺盛,激素波动更为剧烈,皮脂腺分泌进一步增多,青春痘的发病也更为普遍和严重,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常出现大量粉刺、丘疹、脓疱等痤疮皮损。随着年龄增长至25岁左右,多数人的身体发育逐渐稳定,激素水平趋于平稳,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有所下降,青春痘的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通常会逐渐减轻。然而,青春痘发病的时间区间并非绝对,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若父母在青少年时期患有严重痤疮,子女出现青春痘的年龄可能提前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遗传基因影响皮脂腺的大小、皮脂分泌量以及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另外,精神压力也不可忽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皮脂腺分泌,使得青春痘的发病时间提前或病程延长。如果青春痘较为严重,不要自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和瘢痕,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青春痘痤疮怎么治疗
青春痘即痤疮。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建议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痤疮恢复情况。1、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适合油性皮肤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油脂、灰尘和细菌,防止毛囊堵塞。但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失衡,加重痤疮。同时,避免挤压痤疮,挤压会引起炎症扩散,使痤疮加重,还可能留下疤痕。2、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对于轻度痤疮,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能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还具有抗炎作用。若痤疮伴有炎症,出现红肿、疼痛的丘疹、脓疱,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生素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减轻炎症。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改善痤疮症状。光动力治疗有较好效果,该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皮肤,激活外源性或内源性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破坏皮脂腺、细胞和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改善痤疮。激光治疗也可应用,如脉冲染料激光,能选择性地破坏扩张的血管,减轻痤疮炎症后的红斑。建议若患有痤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痤疮的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以及精神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内分泌,加重痤疮症状。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痤疮范围扩大、出现囊肿、结节等,应立即复诊。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背上长青春痘是怎么回事
背上长青春痘,可能由日常清洁不到位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由脂溢性皮炎、聚合性痤疮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日常做好背部皮肤护理,若痘痘问题持续不改善,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一、非疾病因素:在日常沐浴时,由于背部面积大且部分区域不易清洁,皮肤新陈代谢产生的角质、油脂以及沾染的灰尘等容易堆积在背部皮肤表面。这些物质会逐渐堵塞毛囊口,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在毛囊内积聚。毛囊内的厌氧环境适宜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从而形成青春痘。患者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粉刺、红色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能有脓疱,常伴有轻微瘙痒或压痛感。二、疾病因素: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常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有关,可能由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诱发。背部皮脂腺丰富,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皮肤表面的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会刺激皮肤引发炎症。炎症不仅会导致皮肤出现红斑、脱屑,还会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使毛囊堵塞,进而出现类似青春痘的丘疹、脓疱。患者背部皮肤可见边界清晰的红斑,上面覆盖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瘙痒,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2、聚合性痤疮:聚合性痤疮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痤疮类型,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内分泌失调导致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使皮脂排出受阻,可能形成粉刺。痤疮丙酸杆菌在厌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的炎症介质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多个痤疮损害融合,可形成结节、囊肿,破溃后会形成窦道和瘢痕。患者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常伴有疼痛,囊肿破溃后有脓血流出,愈合后易留下瘢痕。建议患者日常要避免搔抓背部痘痘,防止感染扩散和留下瘢痕。另外,不要自行挤压痘痘,以免引发感染。同时,保持床单、被罩等贴身物品的清洁,定期更换,以免加重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治疗青春痘如何饮食
治疗青春痘从饮食辅助调理角度来说,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富含锌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优质蛋白质食物等。1、富含维生素的果蔬:维生素对于皮肤健康和青春痘的调理具有重要作用。如橙子、柠檬、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而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调节皮肤汗腺分泌,减少皮脂分泌,进而降低青春痘的发生几率。另外,B族维生素也不可或缺,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够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对改善青春痘有一定帮助。2、富含锌的食物: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皮肤的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瘦肉、海鲜等食物富含锌元素,锌可以辅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抵抗炎症,还能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减少毛囊堵塞,从而辅助改善青春痘。3、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减少因毒素堆积而引发的青春痘。像芹菜、西兰花等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这些蔬菜的摄入,能保持肠道通畅。还有燕麦、玉米等粗粮,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可部分替代精细米面,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状况,对消除青春痘起到辅助作用。4、优质蛋白质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至关重要。牛奶、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易于人体吸收,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帮助增强体质,促进皮肤的恢复和修复,有利于青春痘的愈合。此外,豆类及豆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对于因激素失衡引起的青春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在通过饮食辅助治疗青春痘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皮脂分泌增加,加重青春痘症状。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要结合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饮食调理的作用,帮助治疗青春痘,恢复皮肤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