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全民医保“曙光初现” 基层医疗根治看病难

  新方案两会后“露脸”尽管历经一年多的激烈交锋,但“难产”的新医改方案还是未能如期在本次两会上揭开面纱。

  不过,在日前举行的政协医卫组联组讨论上,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已经明确表态,新医改方案将在两会以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修订就将尽快发布实施。

  这个被称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柱”的医改方案,将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及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而通过此前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医改的思路也已经“清晰可见”。新医改的目标被明确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表态,新医改方案将不会是全国“一刀切”的方案,各地在实施医改时将被赋予一些自主权。他还首次确认,即将公布的医改方案将明确财政对医疗机构和患者兼顾的原则,加强基层、社区和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建设。

  据了解,我国将争取在2010年建成基本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20年,建立起一个完善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顽疾犹存近些年,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反映在患者身上,就是两大“症状”:一是看病难,二是看病贵。

  看病为何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分析‘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必须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别对待。当前我国的情况是:农村医疗资源及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农民看病的确很难;但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医疗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所谓‘看病难’主要是指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人们在大医院找名医难。”据了解,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卫生资源匮乏,从而造成“看病难”。

  此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老百姓“看病难”。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有80%分布在城市,仅有20%分布在农村,老百姓得了病纷纷投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使得城市门诊陷入“长龙阵”。

  至于看病为何“贵”?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看病贵,贵就贵在医院的药价‘有鬼’。”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允许医院通过药品零售补贴收入,导致医院公益性淡化,大量开“大处方”,形成了“以药养医”的局面。高强此前也曾坦言,出厂价几元钱的药品,卖到群众手里要几百元。虽然这不单是医院的问题,但“以药补医”的机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药品价格的上涨。

  可以说,面对困局,新医改方案强调“公益性”的方向和“政府主导”的思路,是必然之选。

  政府“输血”基层医疗“实际上,针对‘看病难’问题,新医改方案将采取两大措施予以解决:一是政府加大投入,实行财政向医疗的大输血;二是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布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这两张网。”谢子龙认为。

  政府将加大卫生医疗投入,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根据安排,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这一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67亿元,而投入的重点则是卫生资源匮乏的农村和基层社区医疗。

  “城乡之间、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差距仍在扩大,如果把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点放在大医院,将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问题。”高强坦言,现在大医院承担了大量应由社区卫生解决的门诊,这种结构不科学。我国应把基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加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医疗服务合理分流,缓解“看病难”现象。

  据高强透露,这次新医改方案中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的支持力度将是空前的。政府投入的资金90%将投向基层,中西部地区是重点。针对农村“看病难”,中央和中西部地区将投入200多亿元改造农村乡镇卫生院。此外,新医改方案中还对农村卫生发展作出专门规定:不仅要保证农村卫生人员的经费,还要保证基础建设、购置设备及公共卫生的经费。

  “去药养医”成攻坚难题除了“看病难”问题,药价的屡降屡“涨”同样牵动人心。对此,陈竺在介绍新医改方案时多次强调,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从而降低药品价格。

  虽然公众对通过“医药分开”解决“以药养医”的局面充满期待,但医院改革一直被认为是医改中最复杂和最难突破的核心内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成功改革,恐非朝夕能够达成。

  “‘以药养医’机制运行了这么多年,现在把药房收入从医院剥离出去,如果没有事先解决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对医疗服务行业将是摧毁性的打击。”北大版医改方案主要参与者、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教授对此表示谨慎。

  虽然困难重重,医院改革势在必行。高强表示,医院现行的“以药补医”政策是当前医院管理和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必须“去药养医”。

  据介绍,医院改革中“药不补医”的亏损将由政府补贴。今后,还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调整某些医疗服务收费的办法,来弥补医院由于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而减少的收入,保障医院的基本运行。

  此外,公益性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人才的培养及一些政策性的亏损,政府也都会承担经费。

  “加大资金投入,改革现有的‘以药补医’的机制,调动医生积极性,将成为大医院改革方向。”高强称。

  【延伸阅读】

  医疗保障实际上是一道世界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无一种完美的医疗保障制度,各国都在殚精竭虑,筹谋对策。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3种代表形式: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一种是英国、瑞典等国实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制度;还有就是美国实施的多元、非组织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无论是哪种制度,从根本上说,其设计的初衷都是旨在保障国民健康,免于伤病威胁。

  德国:医疗保健制度。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特点是: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具体而言,国民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金,但无论多交少交,有病都能得到治疗。月收入低于一定金额的工人,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而失业者的医疗保险金大部分由劳动部门负担。

  瑞典:全民社会福利保险制度。瑞典的卫生保健服务具有两个特点:卫生福利事业统一由国家管理,卫生服务90%由国家创办的公立医院或公立卫生机构提供;允许实施私人健康保险制度。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瑞典开始着手改进医保制度,内容包括:中央政府加强对省议会的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努力降低卫生保健费用;国家对省所作的医疗保险基金补助按居民总人数拨款;规定各省议会用于卫生保健费用的总额每年不得超过175亿瑞典克朗。

  美国:社会医疗保障和私人医疗保险。美国医疗保险的形式有两大类:社会医疗保障和私人医疗保险。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疗市场实行非组织化的管理体制,在全国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带来了三大问题:第三方付款制度易造成过度的医疗需求;缺乏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机制;享受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性,美国尚有2700多万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险。

(责任编辑:胡一锋)

2008-03-11 10:00: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何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
如何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可以采取亲子互动游戏、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环境调整、心理支持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亲子互动游戏 游戏过程中,婴幼儿会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陪伴,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游戏还能刺激婴幼儿的认知和感官发展,有助于其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亲子互动游戏是通过与婴幼儿进行互动,如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来促进其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定期安排时间与婴幼儿进行互动,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亲子关系。 2.音乐疗法 音乐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压力和焦虑。同时,音乐还能刺激婴幼儿的感官和大脑发育,促进其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音乐疗法是通过聆听或演奏音乐来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为婴幼儿选择轻柔、欢快的音乐,并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播放。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婴幼儿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其积极情绪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此外,治疗过程还能增强家长与婴幼儿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与婴幼儿进行心理交流和行为训练,帮助其识别和调整消极情绪。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定期进行治疗。 4.环境调整 良好的环境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感,有助于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适宜的玩具和活动还能刺激婴幼儿的认知和感官发展,促进其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提升。环境调整包括创造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活动,以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定期清理环境、提供适合年龄的玩具,并安排适当的活动。 5.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能够增强婴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还能提高婴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心理支持包括家长给予婴幼儿足够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家长可以通过与婴幼儿进行沟通、鼓励和支持来实现。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同时,经常进行肌肤接触,如给宝宝洗澡、做抚触,可以从头部开始,依次按摩宝宝的额头、脸颊、手臂、腿部等部位,每个部位按摩 3 - 5 分钟,力度适中。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