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一旦被诊断为这种病,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说到这种病,我想起了余华在《活着》里面的一句经典语录: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好像理所当然地,我们大家觉得活着其实是最简单最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就算生活里有风雨、有坎坷,终究敌不过一句“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可是,对于“渐冻人”这样一类群体来说,活着却成了最难的事情。

  著名科学家霍金,便是“渐冻人”群体中的一员,因为他的原因,让这个病变得有名起来。在很早之前,6月21日就被定为“世界渐冻人日”,而之前火遍网络的“冰桶挑战赛”,也让公众对“渐冻人”症不再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渐冻人”症呢?

  肌萎缩侧索硬化,英文缩写ALS,俗称“渐冻人”症。

  它的大名“肌萎缩侧索硬化”很绕口,不过它还有很多小名,比如英国人就喜欢叫它运动神经元病(其实并不准确,只算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法国人喜欢叫它夏科Charcot病,美国人喜欢叫它卢伽雷Lou Gehrig病。

  那我们为什么要俗称“渐冻人”症呢?

  因为一旦得了这种病,自己的手、脚、全身肌肉等等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受自己支配,整个人就像被放进了-4℃冰箱,慢慢地,慢慢地,等待着自己被“冻住”,四肢僵硬,无法伸展,发展到最后连说话、吞咽、甚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做不到,整个人像一个“冰坨”一般,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关于它的发病机制有一些学说,人类并未研究地比较透彻。

  只知道这是一种成人运动神经元病(最常见类型),简单来说就是不明原因的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发生变性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它与其他运动神经元病最大的区别就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发生变性。主要包括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广泛受损。

  要知道,运动神经元可是大脑支配肢体运动的“信号中转站”,一旦它出现问题,那么“信号中转站”的上级——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将无法到达该去的地方,而“信号中转站”管理的下级——各个肌肉运动单元,将无法接收上级传来的指令,这样就导致患者的四肢、全身肌肉渐渐地不能被自己所支配,不能完成基本的动作(比如四肢的运动、说话、吞咽、呼吸等等),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只能卧床戴呼吸机。

  同时,失去运动神经元营养、滋润的肌肉开始“食不果腹”,只能“为伊消得人憔悴”,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在疾病最初的时候,很多症状跟其他的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神经综合征相似,又给初期的诊断带来挑战。

  整个病情发展过程无法受患者自己控制,一旦被诊断为这种病,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一般,与自由美好的生活就要说再见了。不仅如此,最可怕的是患者只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感觉功能一切完好。

  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自己渐渐地四肢不能活动,不能说话,不能吞咽,甚至不能呼吸,都是能够清楚的感知的,这就相当于让一个情感正常完好的人失去表达情感的权力,只能在无助和害怕中等待着走向生命终点的那一刻。

  “渐冻人”症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

  • 散发性渐冻人症病因尚不明确,男女发病率约为1.5:1~2:1,多数患者为50-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

  • 家族性占5%-10%,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男女发病率为1:1,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9岁。并且,“渐冻人”症病程进展迅速,患者三年死亡率约50%,五年死亡率约90%。

  如果说癌症猛于虎,那么“渐冻人”症,将猛于癌症。

  它跟很多癌症一样,目前并没有研究出很好的治愈方案。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推迟患者发展到最终呼吸功能衰竭的时间。比如著名科学家霍金,医学并没有治愈他的“渐冻人”症,但却很明显的延长了他的寿命。尽管他现在不能说话、四肢不能动弹,可能唯一能向外界传递他想表达的信息的,就是他眼球的转动,但还是没能阻止他为世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2019-10-09 00:00:04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