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帕金森病发病率的提高,患者数量的增多,加之早期诊断的困难,治疗方法的匮乏,已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不足30%。因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少患者被误诊为腰颈椎病、抑郁症或老年痴呆,不仅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那么早期如何正确警觉和识别帕金森病?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哪些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手术如何治疗帕金森病,其治疗原理及效果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展群岭主任。
常被误诊为颈椎病和抑郁症
56岁陈先生,3年前开始左手不灵活,不经意间手会颤抖,腿脚也会不听使唤。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颈椎病,经理疗、微创治疗治了半年后不见效果,病情反而继续恶化。最后陈先生决定转院治疗,到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确认为帕金森病。
展群岭称,帕金森病起病缓慢,发病症状不典型,病情严重程度低,尚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就诊率较低,给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常常到了中晚期,延误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继而对侧上肢和下肢。可呈现轻度的行动迟缓,做什么动作都比正常要慢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总感觉行动有点不方便;也可出现手指震颤和行走不太平稳,面部表情也会减少,严重时可出现面部无表情,即大家常说的“面具脸”。
“我们遇到过一些帕金森病人,因上肢或下肢行动不便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腰椎病而被动进行手术的患者。”展群岭介绍,还有一些患者腿脚不灵活表现并不明显,反而是非运动障碍表现明显,比如抑郁、焦虑、失眠、记忆力衰退、嗅觉丧失等,这些人常被诊断误诊为抑郁症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可是按此诊断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有研究显示,帕金森病人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抑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此外,帕金森病也常被误诊为“脑萎缩”和“脑血栓”等疾病,还有患者被误诊为“精神病”而被长期延误治疗。
据悉,帕金森病人中有30%-40%的患者,早期并不出现手颤抖。仅仅表现为动作迟缓、手脚不灵活、肢体僵硬、面部无表情等,经常被人误说为“痴呆”、“发呆病”等,甚至部分男性患者由于面部表情少、长时间盯住别人看被误解为“不正经”。由于这些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会伴发紧张、担心、坐卧不安、失眠等所谓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他们早期有时被医生和家属当作老年痴呆症治疗。
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在早期的区别何在?展群岭说老年性痴呆的早期最主要的症状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在短期内下降明显,病人常常不能回忆近期或刚才发生的事情,表现为丢三落四;帕金森病人的早期智力和记忆力都是正常的,主要症状为行动不便、手指抖动,或伴有抑郁情绪等症状。帕金森病症状特点,患者在发起一次行动时如行走、站立、手持筷子等,自感其动作的启动困难;当手静止不动时,手抖动明显,在手做动作时,手抖动减轻或消失。当发现家人有类似情况时,就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及时到医院接受早期识别或正规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有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国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大于65岁人群中帕金森患病率为1.7%,接近国际水平。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床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00万人次,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人。帕金森病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中国患者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积极探索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刻不容缓。
“我们科室现在的出院病人中,帕金森病人占2.3%。”展群岭介绍,根据帕金森病的病程和病情严重状况,其治疗分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和康复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辅以康复治疗为主。病程至中晚期,经医院药物规范化药物治疗不理想,出现运动症状明显波动,甚至出现异动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患者预期疗效的情况下,可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认真检查评估后,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据悉,在帕金森病早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但通过4-5年治疗后,即使增加了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即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也不那么明显了,同时药物的副作用和疾病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了,即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通过脉冲发生器连续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DBS治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行之有效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方式。1998年,DBS进入中国,由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指导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手术;至2003年,5年间全国手术量不足400例;2004年以后,手术量快速上升,至今全国植入量累计超过1万例;全球约有13万名患者受益于DBS疗法。美国神经病学会和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都将DBS纳入帕金森的治疗指南,推荐级别为A类推荐。国内相应制定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中国专家共识。这种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手术,拥有创面小、出血量低、术后康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许多研究报告和临床案例表明患者术后感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展群岭介绍。
为使帕病患者更多受益,自今年10月起,市五院已建立DBS治疗帕金森病多学科协作平台,全面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工作。目前已完成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2例,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已完全恢复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科学护理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
“帕金森病治疗期间,若不加注意就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理障碍、智能减损、呼吸道感染、外伤等,科学护理是也是治疗帕金森病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群岭介绍,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日常生活中,帕金森病人的护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帕金森病患者晚餐可以多吃清淡爽口的食物,注意不要过饱。卧室应空气流通,室温宜为24℃左右,环境安静,如要开灯睡觉光线应柔和。
2、适当增加白天活动量,尽量减少日间睡眠时间,以便晚上睡眠时更为集中。睡前避免看一些刺激性电视或做其他兴奋性运动。睡前1小时排空小便。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洗温水澡或温水洗脚等均有助入睡。金刚烷胺可引起失眠,不宜晚上服用,可以在早上、下午服用。
3、家属应体贴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鼓励患者尽量维持过去的兴趣和爱好,如养花、养鱼、画画、编织、读报、听广播等,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电视节目,分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走出家门,多参加街道、社区的娱乐活动,多与人沟通,重视康复锻炼,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症状严重者应服用抗抑郁药物。
4、帕金森病患者应穿防滑、不用绑鞋带、轻便的平底鞋。步行要缓慢,走路时将脚抬高,脚跟着地后再迈出下一步,双臂自然摆动,想象前方有几条平行线,每跨一步都要跨越一条平行线。
5、对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要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硬。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家人应帮助其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拍背,并按摩受压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爽、清洁,不要被大小便浸渍。勤洗澡、换内衣、剪指(趾)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患者每天一次淋浴或擦浴。帮助患者多在床上做运动,按摩肌肉与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6、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7、预防并发症。
上海天佑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东营圣歌康复医院 脑血管病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