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南京治疗心脑医院排行总榜-南京口碑心脑医院-高血压与睡眠的关联。南京心脑医院排名:1、南京太乙堂中医院,2、南京太乙堂心脑医院,3、南京太乙堂心脑血管科。
一、睡眠障碍对血压的影响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等,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在睡眠过程中,人体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占主导,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但当存在睡眠障碍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以 SAHS 为例,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急剧上升。长期处于这种睡眠 - 交感神经兴奋 - 血压升高的循环中,会使血压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或加重已有的高血压病情。研究表明,SAHS 患者夜间血压波动明显,且高血压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约 50% - 90% 的 SAHS 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
2.激素分泌失调:睡眠对人体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睡眠障碍会干扰激素的分泌节律,其中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和皮质醇的分泌紊乱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或质量差时,肾脏会分泌更多的肾素,激活 RAAS,导致血管紧张素 Ⅱ 生成增加,引起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多,进而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同时,睡眠障碍还会使皮质醇分泌增加。皮质醇作为一种应激激素,能升高血糖、增强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进一步升高血压。例如,长期熬夜、失眠的人群,体内皮质醇水平在夜间本应下降时却异常升高,导致血压出现非杓型改变(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 10% - 20%,非杓型改变即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不足 10%),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内皮功能受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而睡眠障碍会损害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NO 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作用,能维持血管的正常张力和通透性。当睡眠不足或存在睡眠呼吸障碍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 NO 减少,同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增强、舒张减弱,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长期内皮功能受损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如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降低,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
二、高血压对睡眠的反作用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升高,心脏和血管承受较大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使患者在夜间难以放松,影响入睡和睡眠的深度。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常常感觉精神紧张、心跳加快,即使在安静休息时也难以平静下来,从而导致入睡困难。而且,夜间血压的波动也会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容易在睡眠中惊醒,影响睡眠的连续性。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多于血压正常者,睡眠结构受到破坏,浅睡眠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缩短。
2.靶器官损害影响睡眠: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这些损害也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在心脏方面,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平躺时更为明显,这会严重干扰睡眠,患者常需要垫高枕头甚至端坐呼吸才能缓解症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在脑部,高血压可引发脑血管病变,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这些症状会使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睡或睡眠中频繁醒来。肾脏方面,高血压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引起夜尿增多,患者夜间需要多次起床排尿,打断睡眠周期,降低睡眠质量。
3.心理因素导致睡眠障碍: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后,很多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担忧、对并发症的恐惧以及对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虑的患者常常在夜间反复思考病情,难以放松心情入睡;抑郁患者则可能出现早醒、睡眠维持困难等问题。据统计,约 30% - 50% 的高血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且这些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理问题的高血压患者。
三、改善睡眠与血压管理的策略
1.睡眠卫生教育:
(1)规律作息:养成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建立良好的睡眠节律。例如,每天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10 点半之前上床睡觉,长期坚持可使身体适应这种作息模式,提高睡眠质量。
(2)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空调等设备来调节环境。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很重要,能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帮助放松肌肉,促进睡眠。
(3)睡前避免刺激:睡前 1 - 2 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因为其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同时,避免饮用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以及进行剧烈运动或观看刺激性的影视作品。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泡个热水澡或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帮助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2.睡眠障碍的治疗:
(1)针对失眠:对于失眠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 - I)。CBT - I 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等方法。例如,睡眠限制疗法通过限制在床上的时间,增加睡眠的驱动力,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疗法通过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让患者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等。在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短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2)针对 SAHS:对于患有 SAHS 的高血压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方法。CPAP 通过在睡眠时为气道提供持续的正压,防止气道塌陷,保持呼吸通畅,从而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CPAP 设备,并坚持佩戴。此外,对于一些存在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以解除气道阻塞。
3.血压控制与综合管理:
(1)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及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合并睡眠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可优先选择对睡眠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某些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等。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干预:除了改善睡眠,还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和睡眠的不良影响;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心理调节、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通过综合管理,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