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带失智症亲人就医 这样做最快上手

  带失智症家人就医,绝对不是轻松的事!失智症患者就医时,常发生与医护人员“鸡同鸭讲”的情况,或是抽血与打针时以身体抗拒,检查牙齿嘴巴不愿意张开等,以及失智患者开刀欲麻醉时,陷入认知退化与谵妄等风险的“天人交战”中;此时,都考验家属平时的照护技巧经验,以及如何与医师沟通,或者该如何配合的抉择。

  虽然目前医界仍无有效的失智症药物,但是,研究证实,愈早期失智症的治疗,正确的使用药物与透过认知功能训练,可以延缓记忆认知功能的恶化,以及改善日常生活功能。

  带失智症家人就医很快上手

  善加运用高龄医学门诊,或老人整合门诊

  但是,带失智症长者就医,往往会出现许多困扰,照顾失智父亲有12年丰富经验的伊佳奇建议,除了神经内科之外,要善加运用高龄医学门诊,或老人整合门诊,因为老人往往都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加上身体功能退化,拜需要看多种不同科别的门诊,避免只看单科出现“踢皮球”的状况。

  就医前家人就必须做足功课,平时要为长者纪录生命征象,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次数心跳等资料,以及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前因状况频率等,提供给医师方便判读诊断。尤其失智患者到了重阶段,逐渐失语,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生理状况,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必需完全依赖家人的平时观察纪录,才有助医师正确诊断。

  伊佳奇建议,除了提供护理人员纪录父亲的医疗基本资讯之外,例如在下次就医前,即先至医院做验血验尿,避免等候再进门诊耗时。就医当天会提供一份父亲非药物疗法活动清单,以及目前服用药物的明细,供医护人员查询了解。

  接着比较棘手的是,例如失智长者有精神问题,如“被害妄想症”,面对需要抽血、打针、做大肠镜、照胃镜,甚至到眼科、牙科就诊检查,可能都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例如长者会以身体抗拒,致使扎针时,无法准确找到血管;或检查眼睛时,眼皮一直跳动无法配合;以及做大肠镜、胃镜检查时,一般人采局部麻醉,失智长者往往需要全身麻醉,对于心脏功能欠佳与失智长者,都有副作用。

  抽血验尿检查失智长者难配合

  转移注意力,陪失智长者一起照X光

  伊佳奇以亲身经验分享,遇到这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是有技巧可以突破,例如抽血时,先诱导长者转移注意力,给他戴口罩,并抓紧他的肢体,戴口罩是为了避免吐口水时吐到医护人员;或带他喜欢的物品,当他躁动时,利用物品让他心情稳定;至于验尿则尽可能在家先收集尿液。照X光时,家人也穿上铅衣陪伴长者一起照X光,让他有安全感。

  失智长者动手术安全考量多

  小心谵妄,手术后持续做非药物疗法活动

  最后是万一失智长者需要动手术,一般家人会采取保守态度,担心会施打麻醉药,风险包括认知功能退化、谵妄等,所以建议对于没有立即性威胁生命的手术,尽量避免。即使要进行手术,家人应该更加留意照护技巧与方法,持续提供现实导向与非药物疗法活动。

  谵妄典型的症状包括定向感障碍,也就是对人、时、地有错误的认知,以及专注力受影响,容易分心或马上就忘了自己在说什么。可能的起因包括手术对心理与生理所造成的压力、疼痛及治疗疼痛的药物、手术中造成的失血、感染(像是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代谢性问题(像是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电解质不平衡、营养不良、缺水及失眠等。如果生理性的异常没有解决,病人就会持续有谵妄的现象。

  所幸,谵妄通常是短暂现象,一般在谵妄的起因解决后的3到7天,症状就会消失,但也有可能拖到1个月之后才消失。

  伊佳奇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及世新大学,为了照顾失智症父亲放弃所有工作,不断受训、上课、学习失智症专业知识与照护技巧,以12年时间陪伴父亲就医、运动、训练,彻底实践“非药物疗法”的精神,并完成《趁你还记得》一书,希望给正陷入困境的家属一个医院药物之外的有效可行方案。

2015-01-02 00:11:05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高烧惊厥吃什么药
小儿高烧惊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氯唑西林、地西泮等药物。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若症状加剧,听及时就医。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作用。其能有效降低小儿因高烧产生的过高体温,减轻因发热导致的不适。使用时需严格按医生指导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2、布洛芬:同样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也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按照医嘱使用对于小儿高烧惊厥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氯唑西林:这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小儿高烧惊厥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时,使用氯唑西林可针对性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剂量需由医生确定,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4、地西泮:为苯二氮?类药物,是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的重要药物。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终止惊厥发作。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缓解症状。建议小儿发生高烧惊厥时,立即将小儿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自行盲目给药,应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小儿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机会。定期带小儿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风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风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抽风的病因等因素,部分高热惊厥引起的小儿抽风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则相对棘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小儿抽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高热惊厥引发的抽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抽风大多是良性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形式单一,多为全身性发作。当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超过38℃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可能导致抽风发作。只要及时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次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多数孩子很少再发作,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病变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风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停药,但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小儿抽风,家长要保持冷静,一旦孩子出现抽风症状,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孩子高热,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