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我国人工耳蜗市场综述

    据报道,近期美国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和绵羊身上的软骨制造出外形非常相近的人工仿生耳。科学家首先用牛身上的胶原蛋白和羊身上的软骨组织建立一个耳朵模具,这些细胞被植入试验鼠的皮肤下,用一个线框使其按照所要求的形状生长;三个月后,成人尺寸的耳朵上覆盖了一个皮肤表层组织,得到的耳朵用3D打印机和硅树脂对其进行再加工,这样便成功得到人工耳。该技术将为众多因畸形外耳引发听力问题的初生儿和在事故中失去耳朵的人们带来希望。同样能够为耳聋(失聪)或有其他听觉障碍的患者带来福音的还有人工耳蜗。

QQ图片20140415091615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电子设备,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植入人工耳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目前能使耳聋者恢复听觉,进而恢复语言能力的唯一手段,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包括助听器在内的各种听力医疗器械都不如人工耳蜗那样能彻底解决问题。可以说,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

  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而是对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与内耳耳蜗中的神经相连。毛细胞的作用是把声音转化为送给大脑的电子刺激。在声波经过的时候,这些看起来从细胞表面长出的小毛会动起来,这种运动会把电子信号经由神经传给大脑。然而一些患有感觉神经性耳聋的病人,毛细胞遭到了损伤或者数量减少。这种病变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耳毒性药物作用、诸如脑膜炎等疾病的作用以及遭到过响噪声的破坏,残存毛细胞无法正常地驱动听神经。而人工耳蜗就是绕过毛细胞这一环节,直接对听神经进行电刺激。对于脑部来说,这种电刺激的效果就好像是听神经被声音通过正常的基底膜和毛细胞驱动一样,这就是人工耳蜗的基本工作原理。

  大多数人工耳蜗设备由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组成。体外部分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植入部分发送指令的信号发射器组成。植入部分由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刺激电极阵列组成。

QQ图片20140415091654

  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意大利Volta发现电刺激正常耳可以产生听觉的时期。1957年法国Djourno和Eyries首次将电极植入一名全聋病人的耳蜗内,使该病人感知环境声获得音感。1972年美国House-3M单通道人工耳蜗成为第一代商品化装置。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多通道人工耳蜗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植入。1982年澳大利亚Nucleus22型人工耳蜗通过FDA认可,成为全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蜗装置。

  由于国外人工耳蜗的研发较早,目前人工耳蜗市场主要被澳大利亚Cochlear、美国AdvancedBionics和奥地利MED-EL这三家国外企业的产品所占有。由于人工耳蜗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该类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套人工耳蜗价格在17-27万元人民币之间,国内普通工薪阶层人士较难承受,因此国内患者多使用助听器为主,高端消费者长期以来人工耳蜗的来源依赖进口。

  据统计,迄今为止全球至少已有12万名聋哑人(一半以上为聋哑儿童)安装了人工耳蜗。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起码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三万多名,我国人工耳蜗潜在市场非常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日常的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该领域,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实质进展。

  我国复旦大学附属耳鼻眼喉科医院于1984年研制成首套国产单道脉冲人工耳蜗。自2004年开始,中科院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新一代国产人工耳蜗研制工作。为此,复旦大学成立专门从事人工耳蜗开发生产的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制的人工耳蜗已申报多项国家专利。此外,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继复旦大学之后国内第二家专门从事人工耳蜗研制工作的科研型企业,其已联合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和研究单位研制生产新一代人工耳蜗产品。根据米内网-医疗器械注册批文数据显示,由于人工耳蜗生产要求较高,目前获得我国人工耳蜗相关批文的企业较少,国内企业中仅力声特和诺尔康两家获得批文。

QQ图片20140415091722

  据了解,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比进口人工耳蜗费用低2/3左右,约为5-7万元。近年来,国家针对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出台多项措施,如2009年实施的“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等;截至2012年底,已有1500名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儿童免费植入该项目提供的人工耳蜗,同时已有多个省份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补贴,未来国内安装人工耳蜗的人数将有很大程度增加。随着国产人工耳蜗逐渐投放市场并获得认同,国外品牌垄断局面或将被打破,该类产品价格可能逐步下降并成为更为普遍使用的医械产品。

2014-04-15 09:18:5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蛇胆疮神经痛怎么治疗
蛇胆疮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疼痛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神经痛的程度及原因。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神经痛的关键。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能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但此类药物有成瘾性等副作用,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可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减轻神经痛。但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通过电极片将特定频率的电流导入疼痛部位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止痛目的。红外线照射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疼痛。二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3、针灸治疗: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如夹脊穴、阿是穴等,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但中医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且需由专业人士操作。建议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人群,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加重疼痛及病情。。定期复诊,观察神经痛缓解情况,若疼痛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破溃等,应立即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疱疹神经痛一般多久好
疱疹神经痛的恢复时间差异较大,短则3~4周,长则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恢复时间受疱疹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如果出现疱疹神经痛,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若能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数周时间疼痛可能逐渐缓解。部分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在疱疹出现初期就接受规范治疗,身体恢复相对较快,疼痛可能在3~4周明显减轻。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疱疹面积较大的患者,神经痛持续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除疱疹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外,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恢复时间影响显著。年龄越大,神经修复能力越弱,疱疹神经痛持续时间越长。同时,若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导致神经疼痛恢复缓慢。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加巴喷丁可抑制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疼痛;普瑞巴林也有类似作用,能有效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神经痛,可考虑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神经阻滞术,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患者痛苦。若患有疱疹神经痛,应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炸串等,以防加重疼痛症状。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用什么药
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可选用加巴喷丁胶囊、氨酚曲马多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合理用药。1、加巴喷丁胶囊:该药物可特异性结合于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阻断疼痛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的传导,以此缓解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等症状,这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通常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耐受,症状有所减轻。2、氨酚曲马多片:氨酚曲马多由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组成。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痛阈,发挥解热、镇痛作用;曲马多则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μ-阿片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双重机制协同,可有效止痛。此药对各种中至重度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便秘,因为药物可能会减弱肠道蠕动。3、甲钴胺片:甲钴胺作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辅助缓解带状疱疹遗留的神经痛。其在帮助修复受损神经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用药期间,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务必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此外,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神经痛痛多久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急性期疼痛明显,1到3个月若免疫好,疼痛可减轻;免疫弱或损伤重,疼痛可能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此外,年龄大、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会延长疼痛时间。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也就是出疹后的1个月内,病毒对神经的损伤处于快速进展阶段,此时神经痛最为明显且难以忍受。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身体开始积极修复受损神经,从1个月往后到3个月这段时间,疼痛通常会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但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或者病毒对神经造成的损伤范围广、程度深,疼痛就可能持续超过3个月,甚至延续数年。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时间区间。年龄因素至关重要,年龄越大,神经的修复能力越差,疼痛持续的时间往往就越长,例如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几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此外,治疗时机和方法对疼痛时长影响巨大,早期及时且规范地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疼痛时间;相反,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疼痛就会迁延难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加重疼痛感受。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