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阴虚的症状

汪治国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咸宁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阴虚体质是中医所说的一种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证候,通常阴虚的人精神都不怎么好,还对身体调理出现影响。那么阴虚到底有哪些症状呢?

1.体型消瘦。阴虚是指人体里面的体液不足。而人体里面的体液不足,机体就失去滋养,所以阴虚体质的人表现出一派干燥不润的症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症状。对于阴虚的朋友来说体重形体比较消瘦,怎么吃都吃不胖,吃的多但大都不吸收被身体代谢出去。阴虚的人舌头一般会出现质红,舌形较小、苔少而薄。

2.精神混乱。许多有阴虚体质的人的性格大都很开朗,外向,并且动作敏捷,反应快。但自制力较差,有亢奋,喜动,多动,而且急躁易怒等体质特点。阴虚体质肌肤特别干燥,脸色没有光泽暗黄,严重还比较容易长斑。阴虚的一般都会怕热,常出热汗,手心温度较高。阴虚的人情绪不稳,一般会燥热不安,容易发火。

3.五心烦热。手、足心、胸中发热,面色潮红,有烘热感,常喜欢光脚踩凉地板;口燥咽干,易口渴,爱喝冷饮;口臭,口腔溃疡。舌红少津少苔;肌肤苍白或红,常有烘热感,面色潮红;皮肤干燥,易生皱纹;眼睛发干,视物花,红血丝多;常有眩晕耳鸣,睡眠差。睡眠时间短,盗汗;急躁易怒;小便短涩,大便干燥。

4.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你会发现本来按时来的好朋友会突然间提前,而且月经周期比较短,严重者甚至出现闭经。脸色赤红。在生活中,很多人看起来红光满面,其实,这可能是肾阴虚的表现。如果体内阴虚就会出现手脚心发热,特别喜欢往凉处放,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的,但是身体体温是正常的。

2020-02-10 12:37:51浏览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腹胀、不消化、肠鸣、大便糊状怎么办
嗳气、腹胀、不消化、肠鸣、大便糊状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常可通过调整饮食、注意保暖和合理用药等方式,来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1.调整饮食 首先,减少油腻、辛辣、高脂,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玉米、燕麦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同时,避免过量进食和快速进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来减轻胃肠负担、改善上述症状。 2.注意保暖 其次,腹部受凉可能会引起胃肠痉挛,加重腹胀、肠鸣和大便糊状等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做好腹部保暖措施,如在寒冷环境或空调房间内,可以根据实际温度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暖宝宝或热水袋敷在腹部,以缓解胃肠痉挛和不适。 3.合理用药 最后,如果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胀和大便糊状的症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消化酶制剂可以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缓解嗳气和不消化的症状;颠茄片等解痉药物可以舒缓肠道平滑肌,对肠鸣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明确病因后进行,避免盲目用药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患者也可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适当进行户外运动等方式,对缓解上述不适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腹胀不消化、肠鸣、大便糊状吃什么药
嗳气、腹胀不消化、肠鸣、大便糊状,常可遵医嘱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1.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首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属于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内有益菌快速生长,还能抑制有害菌活动,以此来达到改善腹胀不消化、大便糊状的症状。但该药属于辅助调节型制剂,通常需要与抗菌药物错时服用,且过敏体质需要慎用。2.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其次,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是一种护胃药,其中泮托拉唑的成分会在胃壁细胞中被激活,并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起到改善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症状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禁用于哺乳期妇女和儿童。3.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最后,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的腹痛腹泻、腹胀肠鸣等症状。但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需要慎用此药。此外,患者平时应保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并可通过饭后散步、顺时针按摩腹部等方式,来适当缓解上述不适症状。若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