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是由药物引起的皮肤发疹,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至今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家分析,在引发药物性皮疹的药物中,抗生素居首位,占353例药疹病例的23.4%,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18.1%,而解热镇痛消炎药物占14.7%。专家举例,一名3岁的男孩,因发烧服用解热镇痛药,竟然造成极其严重的药源性皮肤病——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患儿先是全身瘙痒,后是表皮大面积脱落,后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孩子才死里逃生。消炎镇痛药能引起如此严重的药疹非同小可。因为此类药物为非处方药,广大群众可以直接到药房、药店购买,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有学者查阅了国家首批公布的OTC目录中的5种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中有关的副作用,均有“偶见皮疹,可发生过敏反应引起皮疹、哮喘”等记载。因此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及小孩,更应注意防范。
药理学专家指出,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疹的症状表现层出不穷。由于人们对某些传统药物引起的药疹不再提出报告,其发病率远远高出统计数字。故无论病人和医生,对于各种不明原因的皮疹均应保持高度警惕,“药疹猛于虎,当心虎咬人”,万万不可马虎大意。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