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

  在皮肤科门诊中,经常有一些患者说自己患慢性荨麻疹数年或十几年,虽经多家医院数名皮肤科医生的常规治疗,却收效甚微,常反复发作。风团红斑瘙痒、抓痕等病痛的折磨使他们苦不堪言,也令接诊的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经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其中有不少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而导致病人久治不愈的原因常常就是自身免疫在作祟。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组织成分或改变了的组织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的淋巴细胞,由此而引发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慢性荨麻疹患者大约有25%~50%具有自身免疫基础。有学者将病情较重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作自体皮下注射,可以再现风团或红斑;若将患者血清注入正常人皮下,可导致嗜碱性细胞释放颗粒。由此,他推断慢性荨麻疹可能是自身免疫的一种表现。又有人研究68名慢性荨麻疹患者,结果发现48%患者的嗜碱粒细胞具有释放组胺活性,他们用蛋白印迹方法在大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发现了抗IgE受体的自身抗体的存在。现已证明,约15%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且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可以对慢性荨麻疹伴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早期诊断。

  另有一些慢性荨麻疹的女性患者,于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风团,这是由于患者血清中有对月经周期后期内源性黄体酮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用抑制排卵药他莫昔芬或以黄体酮吸收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可以阻断发病。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还包括湿疹样皮炎、多形性红斑、皮肤瘙痒症等,而慢性荨麻疹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经后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在月经过后1~2天可自愈。

  就临床症状而言,如果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有或无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有时前者可能会表现得更严重些。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是目前判断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伴有自身组织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抗组胺药往往难以奏效,改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环孢菌素、硫唑嘌呤或血浆置换疗法等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实习编辑:杨淳)

2011-01-30 01:34:00浏览1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女性副乳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女性副乳腺癌早期可能出现肿块、乳头溢液、疼痛等症状,若发现身体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1、肿块:副乳腺本质上是未退化完全的乳腺组织,当副乳腺细胞发生癌变时,癌细胞会脱离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异常增殖并不断堆积。这些癌细胞突破正常组织边界,逐渐形成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的肿块。早期肿块多较小,可位于腋窝等副乳腺分布区域皮下,由于癌细胞具有侵袭性,会破坏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使得肿块活动度较差,不易推动。2、乳头溢液:副乳腺癌细胞侵犯副乳腺导管系统后,可能会破坏导管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导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和运输物质的功能,而癌细胞的侵袭会导致导管内环境改变,使得细胞分泌异常。一些癌细胞可能会分泌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液体,这些液体通过副乳腺的乳头排出体外,可能形成乳头溢液。由于癌细胞对导管的破坏和异常分泌,溢液的量和性质可能不规律,有时多有时少,液体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是副乳腺癌早期较为重要的提示信号。3、疼痛:癌细胞在副乳腺内增殖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物质会刺激周围组织内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此外,随着肿瘤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还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早期疼痛多表现为隐痛、胀痛,程度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但这种疼痛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且疼痛发作频率可能增加,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建议患者日常重视身体变化,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尤其在经期后,可关注腋窝等副乳腺常见部位有无异常。另外,避免穿过紧衣物,以减少对副乳腺的压迫。若发现肿块、溢液、疼痛等症状,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乳腺钼靶等检查。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男性乳腺癌概率高吗,能活多久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概率相对较低,约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1%左右。早期男性乳腺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在1-3年。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按时完成手术及后续辅助治疗,不可随意中断或更改方案。男性乳腺癌发病概率较低,主要受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影响。男性乳腺组织相对不发达,腺体细胞数量少,缺乏雌激素的持续刺激,因此癌变的基础条件不足。同时,男性乳腺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低于女性,进一步降低了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此外,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在男性人群中的携带率低于女性,且多数男性无乳腺疾病家族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女性。早期男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是因为肿瘤尚处于局限阶段,通过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配合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可有效清除肿瘤细胞,显著降低复发转移风险。且早期患者身体机能未受严重影响,对治疗耐受性好,经规范治疗后可长期生存。而晚期患者生存期仅1-3年,是由于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广泛侵犯周围组织,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且患者因肿瘤消耗出现恶病质,对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耐受性下降,治疗效果受限,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化学致癌物。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头乳晕异常、乳房皮肤改变以及疼痛不适等。1、乳房肿块:男性乳腺癌最常见症状为乳房肿块,其形成源于乳腺细胞发生恶变,癌细胞不断增殖积聚。肿块多位于乳晕下方或周围,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活动度较差。因男性乳腺组织较薄,肿块易早期侵犯周围组织,与皮肤或胸壁粘连。2、乳头乳晕异常:癌细胞侵犯乳头乳晕区,导致乳头乳晕出现多种异常表现。乳头可出现凹陷、回缩;部分患者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多样,可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此外,乳晕皮肤可增厚、粗糙,呈湿疹样改变。3、乳房皮肤改变:随着病情进展,乳房皮肤出现改变。肿瘤细胞侵犯乳房皮肤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皮肤水肿,外观呈现橘皮样改变;当肿瘤侵犯皮肤,可导致皮肤破溃、溃疡形成,出现渗液、出血,且难以愈合。这是因为癌细胞持续增殖破坏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血供,同时影响皮肤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致使皮肤出现异常改变。4、疼痛不适:男性乳腺癌引发的疼痛不适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及神经有关。早期疼痛症状可能较轻,表现为隐痛或刺痛,随着病情加重,疼痛程度加剧,可持续存在,且在触碰乳房或活动时疼痛明显。建议若发现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乳头乳晕异常、乳房皮肤改变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疑似男性乳腺癌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乳腺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粘液癌乳腺癌术后要化疗吗,能活多久
粘液癌乳腺癌指乳腺粘液腺癌,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以及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需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来说,早期且恶性程度较低的粘液癌患者手术后可能不需要化疗,而病情较晚或恶性程度较高的患者在手术后通常需要接受化疗。其生存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长期存活,而病情较重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化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特征。纯粘液癌通常生长较慢,若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且激素受体阳性,通过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较好效果,不一定需要化疗。但若肿瘤较大、存在淋巴结转移或激素受体阴性等情况,则化疗往往是必要的。因此,化疗的决策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确定。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分期、治疗反应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通常预后较好,复发风险较低。而如果肿瘤已进入中晚期,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复发或转移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但也有些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因此,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对监测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对于确诊粘液癌乳腺癌的患者,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明确肿瘤的具体特征,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术后应坚持规范随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心态,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如果病情较晚或复发,可考虑参与临床试验,探索更多治疗可能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