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20岁后长痘痘 寻找七大元凶

  20岁之后肌肤的皮脂分泌减少,毛孔的角化成为造成成人痘的关键因素,话说回来,油脂分泌过盛,尤其是油性肌肤,很容易因为皮脂分泌多而阻塞毛孔,但是为什么干性肌肤的成人,也会有毛孔阻塞的问题呢?这是由于压力、睡眠不足、生理期以及荷尔蒙的变化,都破坏角质层,会会让肌肤抵抗力变差。要注意的是,老废的角质不会自动变少或脱落,而是成为阻塞毛孔的元凶。

  肌肤防护机能下降

  当肌肤防护机能下降时,容易造成肌肤干燥、角质层不平衡,使皮肤无法正常新陈代谢,造成老废角质残留、角质阻塞毛孔,进而滋生细菌和长出痘痘。由于老废角质混合了油脂,会阻塞在毛孔里,造成了细菌感染,并会引起发炎现象。

  因此,因为角质过厚引起的成人痘的有肌,必须适当地加强清洁和保湿,使被阻塞的毛孔变得柔软。这类肌肤可以用一些磨砂膏、果酸类产品,去掉老化角质,加强肌肤的正常新陈代谢,进而可以缓和痘痘问题。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去角质也要有度不要过犹不及,一周一次即可。

  黑头粉刺堆积过多

  毛孔里的老废角质及化皮脂的粉刺,如果没有彻底地被祛除,不但会使毛孔变大,肤质也会变得粗糙,甚至会引致痘痘的滋长。所以,清洁阻塞于毛孔中的污垢、粉刺和黑头,然后进行深层保湿护肤,能让毛孔逐渐变小、肤质滋润饱满,长痘的机会也就自然减少了。

  所以针对黑头粉粉刺过多引起的痘痘,要以注意清洁力度,选择一款清洁能适中的洁面产品非常有必要,另外一周一至二次的清洁面膜也必不可少。

  生活压力

  在感到厌烦、紧张、不开心时,体内的压力荷尔蒙就会分泌。肌肤的循环机制也会被打乱,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肤对细菌的抵抗力因此变低,引起发炎等症状,此时冒出的痘痘通常是身体中某个功能器官工作不佳的外在表现。一旦长出后会变得很难治疗,所以规律生活,保证好心情很重要!而且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都会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衡,让痘痘找上你。所以,只要随着生理时钟恢复规律的作息,并寻找舒解压力的运动(如瑜伽、游泳、跑步)和活动(与朋友聊天、唱歌或听听轻音乐),压力减轻、痘痘自然被“赶走”啦!

  在护肤品上,你还可以考虑香薰护理,比如用薰衣草、洋甘菊、薄荷、芬多精、甜橙、尤加利柠檬等精油添加的护肤品或是直接在家做香薰,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内分泌失衡

  内分泌一直是诱发痘痘的重要元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生理期前,都有长痘的烦恼,主要出现于下巴和两鬓等部位,主要原因就是分泌紊乱,在排卵后生理期前,黄体素增加,皮脂的分泌会增加,体温变高,肌肤也会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所以会造成角质的抵抗力变弱,痘痘趁机就冒出来了。

  适当调理身体,注重生理期保养,有助于平衡内分泌。如果只是生理期才有,那就谢绝一些冰冷、凉性的食物。如果生理期之外常年还有,那应该去看看妇科医生,很可能你的“好朋友”已经有了小麻烦。

  消化系统出问题

  便秘习惯性腹泻胃酸过多溃疡等消化系统等问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令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令脸上出现痘痘。记得多吃蔬果及每天最少喝8杯清水,以摄取足够的纤维素和水分,才可以使身体的排泄程序更有效地运作,并且能自动排出体内的毒素。

  建议服用一些帮助排泄的药剂帮助缓解症状,可以配合腹部按摩帮助排出宿便。连吃几天富含纤维的食物疏通肠道,问题就迎刃而解。此外,还减少肉类摄取,谢绝火锅、冷食和辛辣食品。食物和水都要用温热的,以免刺激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酸,胃酸也会让胃火加剧。

  睡眠不足

  肌肤生长所需要的荷尔蒙是在进入熟睡的状态下才会分泌。在睡眠过程中,血管中会有大量的血液集中,营养素与氧气也会在此时大量进入到肌肤中,老化的废物会排出。睡眠不足的话就会打乱这个肌肤的机制,让皮肤状态变差,痘痘也就因此长出。

  而中医也认为,肝火不清,容易引发痘痘。只有保证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尽可能在晚上12时之前入睡(晚上11时至2时之前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才能让肝脏在熟睡的状态下进行排毒。 如果你因为工作等原因实在没有办法在这个时间内睡觉,也应该在晚上十一点前做好晚间皮肤护理,至少让肌肤有一定保护力。

  药物刺激

  口服避孕药、减肥药或含有溴化物、碘化物等药品,都会刺激内分泌的失衡,或者引发毒素堆积而形成所谓的“毒性暗疮”。所以成人更不应该胡乱服用药物。

  总体来说,在护理上注意清洁和保湿。因为成人痘的肌肤通常油脂分泌已经减少,如果全系列地控油、控痘、去角质,会令缺水性肌肤雪上加霜,“灭痘”效果不佳,反而滋生更多老化问题。 而对于已经冒出的痘痘,只用一支适合局部涂抹的抗痘乳液或凝胶,比全套抗痘系列更有效。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05-14 00:21: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低血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孕妇低血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其发病原因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如运动量突然增加、空腹时间过长等,也涉及疾病因素如胰岛素分泌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运动量突然增加:孕妇在孕期如果突然增加运动量,身体消耗的能量会增多,而血糖补充不及时就会引发低血糖。治疗方法包括减少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同时在运动前适当补充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2、空腹时间过长:孕妇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体内储存的糖原会被消耗殆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治疗上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长时间不进食。可以在两餐之间加餐,比如吃点坚果、喝杯牛奶或吃点水果等。二、疾病因素:1、胰岛素分泌过多:孕妇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导致低血糖。这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进行治疗。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或饮食控制过度,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治疗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孕妇应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等问题,确保母婴健康。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出现低血糖应该怎么缓解
出现低血糖时,患者可从补充含糖固体食物、补充含糖饮料、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方面进行缓解。这些方法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带来的不适症状,保障身体正常运转。1、补充含糖固体食物: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含糖食物是首要措施。可选择糖果,如葡萄糖片、水果糖等,这些糖果能快速被人体吸收,提升血糖。也可食用饼干,像苏打饼干、全麦饼干等,虽然其升糖速度相对糖果稍慢,但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补充糖分,缓解低血糖。但需注意避免选择含大量膳食纤维的粗粮面包,其消化吸收相对较慢,不利于快速提升血糖。2、补充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同样能迅速缓解低血糖。饮用含糖果汁,如橙汁、苹果汁等,果汁中富含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也可应急,其含糖量较高,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血糖。但要注意,无糖饮料不能用于缓解低血糖,因其不含能提升血糖的糖分。3、静脉注射葡萄糖:若低血糖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无法经口进食,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快速升高血糖,纠正低血糖状态,避免因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若出现低血糖症状,不要惊慌失措。若症状较轻,可立即采取上述补充含糖食物措施,并密切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若症状严重或采取措施后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日常中,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低血压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怀孕低血压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主要包括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早产等方面。对于怀孕低血压的孕妇,建议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低血压会导致胎盘灌注量减少,胎盘是胎儿获取营养和氧气的重要器官,当胎盘灌注不足时,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支持其生长发育,就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比如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指标可能会落后于同孕周的正常胎儿,出生后体重可能偏低,身高也可能相对较矮,甚至可能影响胎儿各器官的发育成熟度,增加出生后患病的风险。2、胎儿缺氧:孕妇血压过低会使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不足,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初期可能会表现为胎动异常,如胎动频繁,随后可能会出现胎动减少。长期缺氧会对胎儿的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3、早产:低血压可能引发孕妇身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子宫收缩。如果子宫收缩过于频繁或强度较大,就可能会引发早产。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可能会面临呼吸窘迫、感染、喂养困难等诸多问题,其生存能力和远期健康状况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期间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怀孕期间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能与生理变化、营养不良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缺铁性贫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有关。如果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孕妇及时前往医院就医诊治。一、非疾病因素:1、生理变化: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些激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导致血压下降。此外,随着子宫的增大,下腔静脉受到压迫,回心血量减少,也是导致血压降低的原因之一。这种生理性的血压变化通常在怀孕早期和中期较为明显,且多数为轻度下降,无需特殊处理。2、营养不良: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以及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果孕妇饮食不均衡,热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发低血压。二、疾病因素:1、缺铁性贫血:怀孕期间,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以满足胎儿和胎盘的生长需要。如果孕妇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贫血会降低血液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下降。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引起的低血压综合征。当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低血压。针对怀孕期间低血压的问题,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保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此外,孕妇还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