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78岁的侯俊梅(化名)入住养老院已经1年多了。两年前,她的老伴去世,自己一个人生活。侯奶奶腿脚不好,行动不便,所在的北京车公庄离孩子住的天通苑又很远。个性要强的侯奶奶不愿意麻烦孩子,于是住进了位于小汤山的一家养老院。
刚入住时,侯奶奶经常独自流泪,见了儿子却说:“你工作忙,不用经常来,别惦记我”。平时有人问她,怎么好久没见儿子来探望,侯奶奶总是高声回答:“他工作太忙,我不让他来。”老人退休前是中学老师,桃李满天下,偶尔有学生来看她,她都会把学生带到大厅,大声告诉其他老人:“我学生看我来了。”这种“炫耀”背后的意思是:我不是没人看望的。
侯奶奶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主动或被动地来到养老院,减轻子女负担是他们的心声。但很多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仿佛就万事大吉了,常常一两个月也不探望一次。对老人来说,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人,换了陌生的生活模式,内心容易紧张和焦虑,会深感孤独和无助。此时,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就是子女的关心和惦念。一次探望、一通电话,都能体现“分而不离”的情感表达,给予持续关注和经常探望,能帮老人适应新环境。
不仅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在大街小巷里还有许多“空巢老人”。白天,屋里除了电视的声音,很少有其他声响;有人敲门时,他们迫不及待地迈着小碎步去开门,迎来的却只是收水费的;接到推销电话,他们心中五味杂陈,明明不想买,可就是舍不得放下听筒……他们迫切需要精神慰藉。面对许久来探望自己一次的子女,他们嘴上说着“别惦记我”,心里却不是滋味;生病住院时,他们对前来照顾的孩子说“忙你的吧”;面对儿女给的红包,他们说“不缺钱”,平时却省吃俭用。做儿女的听到父母的这些话,能否好好琢磨一下其中隐含的情感?这或许并不是父母的心里话!
亲情来自子女点滴的关怀,能使父母感受到幸福和安慰。亲情是一剂良药,可以治疗被抛弃感等负面情绪。子女与父母之间保持密切联系才能慰藉老人内心,使老人不再孤独和抑郁,因为亲情是温暖的。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老年病科
三亚市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副主任医师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加吉博洛格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45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广东省南雄市雄州镇光明东路13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东矿街195号
二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云南省昆明市万华路239号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100号(东风南路与永平路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