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生活

最勤劳的母亲孔淑玲

举报/反馈
2010-07-1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人物:孔淑玲,女,62岁。

  入选理由:15岁起,孔淑玲就开始为了生计而忙碌,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撑起一片天。成家后,孔淑玲以自己执着的创业信念和勤劳的品格征服了所有的困难,让小作坊发展成数量不小的几家大山菜加工厂。她还先后获得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辽宁省三八红旗手、大连市劳模等荣誉。

  事迹介绍:

  孔淑玲的老家在庄河青堆镇,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条件比较差。为了替父母减轻负担,从15岁起,只念了5年书的孔淑玲便开始做生意。每天,孔淑玲挑着担子,到离家10多里外的集市上卖东西:家中自产的、赶海挖的海货、山上的野菜……她什么都卖。

  23岁那年,孔淑玲结婚了。当年,她随丈夫去了内蒙古阿荣旗。此后的5年间,4个孩子相继出生。为了生活,孔淑玲重操旧业,开始在阿荣旗和庄河之间倒腾土特产。

  她把阿荣旗的蘑菇拉到庄河,再从庄河拉苹果回去卖。当时的运输工具是拖拉机,3000多里的路程,得走4天3夜。为了节省时间,两个司机轮流开车,吃住都在拖拉机上。现在,孔淑玲从来不吃蛋糕、饼干,“那时吃伤了。”

  由于讲诚信、人缘好,虽然辛苦点,但孔淑玲的生意一直做得比较顺。

  1986年,孔淑玲和丈夫领着4个孩子回到了庄河青堆镇。从那时起,孔淑玲开始卖装苹果的草袋子,还卖缸。当年,得知孔淑玲有一定的号召力,庄河外贸几次找到孔淑玲,希望她能种苟宝。“咱以前从来没种过,不敢种。”外贸部门找了她6次,她都没同意。

  1987年春天,孔淑玲决定试试。当年,她喜获丰收。后来,随着种植户的增加,孔淑玲在家中办了个小作坊,加工苟宝。再后来,小作坊的规模不断扩大,变成了加工厂。现在,她总共开了4个山菜加工厂,加工的山野菜、食用菌、蔬菜等,主要出口日本。孔淑玲开山野菜加工厂,不但让农民原本自产自用的土特产品有了销路,还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就业。多年来,至少两万名农民从孔淑玲的加工厂受益。

  为此,孔淑玲先后获得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辽宁省三八红旗手、大连市劳模等荣誉。

  富起来的孔淑玲讲仁义、讲诚信的品格没有变,只要员工家里有事,孔淑玲肯定会有所表示。而且,多年来,她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孔淑玲的婆家和娘家,一共有10多个侄女、侄子,他们的婚事,全是孔淑玲一手操办的。“有时,别人看不明白,还老问我,到底有多少个孩子。”

  在和记者谈话时,孔淑玲不停地用手指摁腿。女儿赵坤说,妈妈的身体不好,有一条腿老疼,而且有严重的糖尿病,但她从来不跟别人讲。“她太不拿自己当回事,对别人却是有求必应。”赵坤6岁的时候,就能做饭给哥哥和弟弟妹妹吃。但赵坤说,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父母。“别人的妈妈成天打麻将,我们的妈妈为了挣钱养家,甚至睡个完整觉的时间都没有。”

  “从我记事起,我妈有一条腿就一直是肿的,但她从来不对别人说。这么多年,我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而我们却回报得很少,我们对不起妈妈。”说这番话时,35岁的女儿赵坤泪流满面。此时,和记者交流了3个小时,始终面带微笑的孔淑玲眼圈红了。

  孔淑玲说,孩子们虽然书读得都不多,但和她一样,坚强、勤劳、仁义、讲诚信,她对孩子们很满意。而赵坤则为自己不能为妈妈多做一些事情,深感内疚,“我们对不起妈妈。”赵坤说,妈妈愿意做生意,能从中获得快乐,她不反对,只希望妈妈多保重身体,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实习编辑:刘锦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