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介绍,男性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前列腺增生现象,80岁时患病率可高达90%。由于生活中很多患者对前列腺增生知识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常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病人治疗存在误区

  不少前列腺增生病人在治疗上存在几大误区:1、认为老年人排尿不顺是正常现象;2、认为前列腺增生没多大影响;3、认为前列腺增生无法预防;4、认为前列腺增生无法根治。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正因为许多人将前列腺增生看成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将前列腺增生当成“疾病”看待。据介绍,目前只有约1/3的病人会主动求诊,更多的患者只有出现急性症状才会求助医院,然而,这时候的疾病往往已经到了晚期,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细数前列腺增生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根据与前列腺增生症症状相关的三方面病理变化,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亦相应分为三类:

  ①作用于胆碱酯酶的药物:泌尿灵。

  ②α1受体阻滞剂:第一代α1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第二代α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高特灵(特拉唑嗪);第三代α1受体阻滞剂如哈乐性能比前两种更好。

  ③缩小前列腺体积的药物:前列康、甲帕霉素(益列康宁)、保列治(普罗斯卡)、舍尼通(普适泰)、伯泌松、通尿灵。2、手术治疗:对于前列腺增生症,残余尿经常超过60毫升或经常发生尿潴留及感染的病人,外科手术仍是重要的有效的方法。

  2手术治疗:

  ①前列腺电切术,是公认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目前有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等。

  ②传统的的开放手术:包括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及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有膀胱有合并症者,也可施行单纯性膀胱造瘘术。

  3、微波热疗:应用固定微波热源对前列腺进行加热,可使2厘米半径范围的细胞变性、坏死,血管萎缩,使前列腺段尿道变宽而改善症状,尿道壁可保持完好。治疗方式有经尿道、经直肠和体外三种。

  4、射频热疗:射频的波长比微波长,其穿透力更强,具有加热和传感的双重功能,单次治疗多可奏效。

  5、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主要是利用其光致热作用和光致压强作用,目前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中多采用连续波激光手术刀。

  6、尿道支架:即记忆合金支架为螺旋支架,一般在膀胱镜下放置和固定在前列腺部尿道,开始可有尿失禁等反应,约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消失。

  温馨提示:以上是39健康网提供的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阅读完全文后你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阅读完全文后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到39健康问答 (ask.39.net)进行提问,专家将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前列腺肥大或引起性欲亢进

  前列腺增生患者切勿胡乱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灿城)

2011-10-13 01:52: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推迟三天、有点恶心是不是怀孕了
月经推迟三天、有点恶心可能是怀孕的早期症状,但也可能是由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引起的。 1.怀孕 首先,受精卵着床后,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通常会出现升高,进而导致月经推迟和早孕反应。常见的早孕反应有恶心干呕、神疲乏力等。此时,可使用早孕试纸,或到医院检查血HCG水平,来判断上述症状是否与怀孕有关。 2.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 其次,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或近期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延迟的现象。此外,不良的情绪状态也可能引起恶心、头晕等不适,建议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练瑜伽、深呼吸、做冥想等方式,来宣泄精神压力。 3.多囊卵巢综合征 最后,多囊卵巢综合征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常因高雄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而出现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表现。此时,患者除了需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体重外,还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地屈孕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一旦确认为怀孕,则建议女性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合适的孕期保健。但若上述症状与妇科疾病有关,则应积极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