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甲状腺手术做完了,并发症怎么应对?这篇文章说透了!

                                             

  甲状腺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中术后出血、乳糜漏、喉上神经损伤,气道梗阻,咽瘘、食道瘘。

  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14)%,不同的手术其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不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甲状腺手术难度增加而上升。


  喉返神经损伤

  非反性喉返部神经不常见,发生率为0.39%-0.79%,但却非常重要的变异。右侧多件,常伴有右侧食管后锁骨下动脉。通常为无名动脉分支的右锁骨下动脉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发出,使得胚胎发育时右喉返神经没有血管可以绕行。


  如何寻找喉返神经

  显露喉返神经操作总的原则 →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

  寻找喉返神经方法:

  在甲状腺动脉下方寻找

  在喉返神经入喉处寻找

  在甲状腺侧后方寻找

  右侧喉返神经可在颈动脉鞘内侧缘寻找

  以肿大淋巴结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


  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

  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主要原因:

  过度牵拉

  缝线结扎

  电灼,钳夹

  离断

  术后水肿,血肿压迫,瘢痕黏连压迫

  医源性损伤部位:

  以近环甲关节处甲状软骨下角前方,咽下缩肌下方的喉返神经入喉平面。此处的损伤约占80%以上。甲状腺中下部而真正在神经跨过甲状腺下动脉平面附近的损伤约占16%。


  喉返神经损伤预防

  熟悉正常解剖及变异

  手术操作精细

  实时监测喉返神经对预防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在腺体背面内侧向下分离时,不得超过甲状软骨下角平面

  在甲状腺后被摸(Berry韧带)附近有较多来自气管、食管的血管分支分离结扎时要小心


  喉返神经损伤治疗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神经营养药、糖皮质激素、扩张血管药物

  理疗:超短波、针灸

  发声训练

  喉返神经减压术

  声带内注射术或喉框架手术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术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术目的:选择性地使麻痹的声带内收肌获得神经再支配,恢复喉的生理性发音功能(喉返神经减压术、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劲攀主支与喉返神经吻合、舌下神经移植术、劲攀神经肌蒂埋植术、自体静脉移植桥接法)。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时机:

  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

  立即气管切开

  激光、等离子杓状软骨切除


  喉返神经术中实时监控

  为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许多神经识别技术应运而生—结构保留还是功能保留

  术中进行实时神经监测可准确地进行神经定位和判断神经功能状态,并可对受损神经功能的预后提供安全可靠的客观指标

  采用神经监测技术无法代替术中精细解剖与细致止血

  神经监测注意事项:

  麻醉师必须用短效肌松药进行麻醉诱导

  固定手术体位后,用喉镜确定ET表面的电极处于声门水平,气囊位于声门下

  在处理甲状腺之前解剖并刺激迷走神经确定声带是否收缩

  如果一侧腺叶切除术后信号丢失得到确认,建议对侧手术慎重


  甲状旁腺功能低

  正常人80%有4个旁腺,少于3个或多于5个旁腺者不常见。甲状旁腺的血供大多来自甲状腺下动脉。

  不同的甲状腺手术方式甲状腺旁腺暂时性功能低下发病率为25%-33%,永久性功能低下为2%-3%。甲状腺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的原因与术中切除了甲状腺旁腺或阻断了甲状旁腺的血运有关。


  寻找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像劈开了的豌豆或扁豆形状,呈红褐色或黄褐色

  大多数情况下,上旁腺在甲状腺后外侧中上1/3交界处,比较恒定

  有独立血管支配

  在生理盐水中下沉


  甲状旁腺血供的处

  甲状腺上动脉后外侧分支的处理(保留)

  慎用电凝、超声刀,特别是单极电凝

  全甲切除术,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病等手术尤其要重视

  缺少血供的甲状旁腺需要切碎埋入肌肉组织,并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处理

  术中快速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比基准少75%或更高,术后应补钙和维生素D

  甲状腺术后暂时性甲旁低处理: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术后连续检测,术后8-23小时血钙水平,当血钙低于7.5mg/dl,应考虑补钙剂,重症静脉补钙随后口服补钙和维生素D,注意大量补钙后48-72小时应检测血钙水平

  甲状旁腺素检测


  术中术后出血及处理

  术中出血常见原因误入腺体、瘤体,还包括颈内静脉撕裂伤;甲状腺上动脉结扎线头脱落。术后出血主要包括颈浅静脉电切末结扎,线头滑脱, 特殊疾病比如血友病、未分化甲癌。 要注意紧急气道评估和引流。


  气道梗阻及其处理

  主要发生在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气管软化、后头水肿、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术后大出血、引流管堵塞。

  气管软化多发生于术后24h内,需紧急行气管切开术。


  其他少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喉上神经损伤:发音训练

  损伤食管并发食管瘘:行修复术

  食管周围脓肿需要再次手术

  咽瘘:尽早修复

  甲状腺功能危象-术前评估甲状腺功能,术中要轻巧,避免挤压甲状腺。

  恶性疾病病灶残留

  恶性疾病病灶残留包括以下几个情况:

  术中忽视良性肿瘤恶变或与癌并存

  对甲状腺癌多灶性等病理特点认识不足

  对疾病的范围判断不准确

  切除原发肿瘤或清扫区域淋巴结时手术方式不规范,不合理

  术中忽视桥本氏病与癌并存

  恶性病灶残留的处理:

  术后再次评估增强CT、B超、喉镜等,注意触诊的局限

  切口的设计及处理

  再次手术:术后7天内或6月内

  病灶的显露、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保护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讲者丨湖南省人民医院 肖旭平

  本文整理丨阿地拉

  责任编辑丨梁慧楠

2019-06-26 00:37:54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气肿慢阻肺特效药吃多久
慢阻肺通常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没有用于肺气肿和该疾病的特效药。肺气肿慢阻肺的治疗药物服用时间通常在3个月至1年不等,具体时长受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疾病的进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怀疑患有肺气肿慢阻肺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对于病情较轻且稳定的肺气肿慢阻肺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药物可能服用3至6个月。在症状明显减轻且肺功能指标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可逐渐减少药物使用。但对于病情较重,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周期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1年或以上,甚至终身服药。此外,使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的患者,通常需长期维持用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如果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6个月至1年达到稳定状态,用药时间可相应缩短。反之,若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用药时间就会延长。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用药也极为关键。部分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整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疾病的进展情况同样重要,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吸烟、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快速进展,也需要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患者确诊肺气肿慢阻肺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日常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如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适度有氧运动等,增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通过肺功能等检查,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吗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特效药,为了改善该疾病带来的不适,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克肟等。如果怀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和病情。1、沙丁胺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会出现痉挛、狭窄,导致通气不畅。沙丁胺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平滑肌舒张,快速缓解喘息症状,让患者呼吸更顺畅,改善因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2、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伴有较多痰液,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氨溴索能促使呼吸道黏液分泌细胞分泌黏滞性较低的分泌物,稀释痰液,还可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因痰液潴留导致的感染风险和气道阻塞。3、头孢克肟:当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黄脓痰等症状,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克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因感染导致的病情加重,促进患者康复。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滥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易诱使疾病发作,还需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若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肺结核有什么特效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肺结核有多种药物,常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1、异烟肼:此药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其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杆菌有杀灭效果。其穿透力强,可渗入到干酪样病灶、脑脊液等组织中,在体内分布广泛。2、利福平:也是抗结核的关键药物之一。利福平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止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杀菌、灭菌的作用。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可能存在脑结核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吡嗪酰胺:此药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巨噬细胞内呈酸性环境,吡嗪酰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4、乙胺丁醇:该药物则主要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感染。乙胺丁醇能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其对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仍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结核杆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是联合用药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吡嗪酰胺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上述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是初治肺结核的常用方案,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和复发率。同时,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哮喘的特效药是什么
哮喘的特效药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及抗组胺药物等。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1、支气管扩张剂:此类药物常见有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迅速扩张支气管;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为抗胆碱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达到缓解哮喘的目的。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3、白三烯调节剂:常见有孟鲁司特钠片等。该药物可帮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患者出现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4、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哮喘是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阻止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治疗并非单一药物可以完成,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此外,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药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