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无精因睾丸肿瘤引起需切除?原是增生惹的祸

方平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近日,24岁的患者张浩(化名)和妻子抱着3个月大的新生宝宝,携父母岳父母等全家10余口人,一早从老家云浮赶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排队挂上泌尿外科方平副教授的号。此行如此全家出动却并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为了当面向方教授道一声感谢!

  张浩的孩子刚满3个月,一家人温馨而甜蜜。然而,近两年前,准备与女友小苏(现在的妻子,化名)结婚的他在老家医院做婚前检查时,却发现自己双侧睾丸偏小,有多发性肿块,做精液检查发现无精。这对于张浩和全家而言,犹如晴天霹雳。随后,张浩去了广州多家医院,都被认为是睾丸肿瘤,建议切除睾丸。

  切除睾丸?无精?岂不是意味着将终身无法生育?不切除睾丸,又可能威胁到生命;张浩一下子陷入了痛苦纠结的深渊,两难的境地,,对于自己和女友两家人,都将产生莫大的影响。要不要与女友结婚?考虑到如果无法生育对女友太不公平,思虑再三,张浩打算忍痛与女友分手。但感情深厚的女友,却坚持不离不弃,在小苏的鼓励与坚持下,张浩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接诊的正是男科门诊的方平教授。

无精因睾丸肿瘤引起需切除?原是增生惹的祸

  经过详细问诊,细心的方平医生发现张浩此前的检查只关注到睾丸,并没有进行无精症的相关检查。而后者如性激素检查,很有可能指向另一个结果。完善对张浩的各项检查的同时,方平教授会同该院内分泌科、检验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专家讨论。最终,张浩被确诊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不需要切除睾丸,只需要进行强的松的药物治疗,张浩就有可能恢复精子的数量。面对这一诊断结果和每天仅几毛钱的低廉用药,张浩和陪同看病的父母亲心里半喜半疑。但看到方教授细致认真的解释和诊疗,他们选择了相信和积极配合医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复查,张浩的病情不断好转。期间,因张浩家住云浮,为及时调整用药,方平医生每天利用微信跟踪患者服药后的身体变化情况,包括体重、血压、性生活质量、精液变化情况等,并随时给予专业指导。3个月的坚持治疗,换来了好消息——张浩的妻子怀孕了。

  妻子怀孕期间,张浩全家更是小心谨慎,生怕这来之不易的宝宝有什么闪失,于是,方教授又成了张浩和妻子的孕期保健医生,一有任何不舒服,他就赶紧联系方教授咨询请教,有时候半夜发微信,方教授也是耐心指导。3个月前,孩子终于顺利出生,儿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张浩第一时间激动地拍下照片,向方平医生报喜。如今,笼罩在张浩一家头上的“乌云”散去,孩子也一天天健康成长。孩子满月酒那天,家人激励邀请方教授这个“恩人”出席,但方教授那天正好有手术无法赶去。为了表达全家人的谢意,孩子满三个月的这天,张浩带着宝宝,全家一起出动,一早赶到珠江医院挂号,只为向方平教授道一声感谢。

  “很欣慰,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方平医生表示,治疗过程中,最令他触动的,其实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当时确诊‘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后,我也有压力,担心误诊。万一真的是睾丸肿瘤,耽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治疗过程中,方平医生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随时与患者父亲保持沟通,患者始终积极配合治疗,方平医生的担忧最终并未出现。“是彼此的信任让我们一起战胜了疾病。”方平医生感叹。

  5月4日,张浩夫妇再次带着宝宝和父母亲赶到珠江医院,为方教授送上一面锦旗,感谢心中的好医生。(通讯员:胡琼珍、伍晓丹)

2016-05-05 01:02:14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静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眼睛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宝宝眼睛斜视可由遗传因素引发,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屈光不正、眼部外伤等导致。若发现宝宝眼睛有斜视表现,应及时带其到眼科就诊,一般需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屈光检查等,以明确斜视类型及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斜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宝宝患斜视风险会增加。遗传可能影响眼外肌发育、眼球运动控制机制等,致使眼位异常。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斜视,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能需要进行双眼视觉训练配合配镜,帮助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功能。二、疾病因素:1、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宝宝在胚胎期,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育不完善,导致眼肌力量不均衡,引发先天性内斜视。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如肌肉减弱术减弱过强眼外肌力量,或肌肉加强术增强较弱眼外肌力量,调整眼位。2、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会使宝宝看东西时需过度调节眼球,易造成眼肌疲劳与不平衡,进而引发斜视。通过佩戴合适眼镜矫正,如框架眼镜,可矫正视力,部分斜视情况会随之改善;对于部分近视患儿,还可考虑角膜塑形镜。3、眼部外伤:宝宝眼部遭受外力撞击、摔倒等外伤,可能会损伤眼外肌或眼眶骨骼,影响眼肌正常功能与眼球位置,导致斜视。医生通常会依据外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可能需进行眼外肌修复手术恢复眼肌功能,或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矫正因骨折导致的眼球位置异常。日常应注意控制宝宝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沐浴阳光。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定期带宝宝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斜视家族史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宝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8个月宝宝鹅口疮是什么原因
8个月宝宝鹅口疮的病因可能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口腔卫生不洁;以及疾病因素如系统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等。一、非疾病因素:宝宝口腔清洁不到位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堆积,为白色念珠菌提供繁殖条件。其次,母乳喂养时母亲乳头清洁不彻底也可能成为感染源。此外,奶瓶、奶嘴或安抚奶嘴等喂养器具清洁不彻底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滋生,进而感染宝宝口腔黏膜。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真菌更易繁殖。二、疾病因素:1、系统性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或慢性腹泻等系统性疾病可能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或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增加鹅口疮的发生风险。治疗系统性疾病相关的鹅口疮需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或局部消毒剂如碳酸氢钠溶液。2、遗传易感性:部分宝宝可能因遗传因素,对念珠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导致鹅口疮的发生。针对此类情况,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或制霉菌素。建议加强宝宝的口腔卫生,哺乳或喂食后及时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同时,确保奶瓶、奶嘴等喂养工具的充分消毒,减少病原体带入口腔的机会。其次,注意宝宝的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对于已感染鹅口疮的宝宝,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进一步破坏口腔内菌群平衡。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两岁宝宝多少颗牙齿正常
两岁宝宝牙齿的正常数量通常在16颗至20颗之间,但这一范围可能受到遗传、营养和咀嚼训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牙齿发育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宝宝牙齿的健康发育。在两岁这个年龄阶段,宝宝的乳牙已经开始逐步萌出并趋于完善。通常,乳牙会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至8个月之间开始萌出,到30个月左右时,20颗乳牙通常会全部萌出。因此,在两岁这个时间点,宝宝的牙齿数量多数会落在16颗至20颗的范围内。这一区间的牙齿数量包括了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以及第二乳磨牙等各类乳牙。然而,宝宝的牙齿萌出数量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波动。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宝宝的父母在童年时期出牙较早,那么宝宝出牙早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反之亦然。其次是营养因素,如果宝宝在日常饮食中能够及时补充维生素D与钙质,那么牙齿萌出的速度可能会相对较快。反之,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D和钙质,可能会导致牙齿萌出延迟。此外,宝宝的咀嚼训练也会对牙齿萌出速度产生影响,如果宝宝总是吃流食,未能充分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那么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针对两岁宝宝牙齿数量的情况,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呵护。首先,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口腔问题。其次,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以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同时,家长还可以适当引导宝宝进行咀嚼训练,如给宝宝提供一些稍硬的食物,以锻炼宝宝的牙齿咀嚼能力。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3个月的宝宝不吃奶怎么回事
宝宝3个月大时出现不吃奶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生理性厌奶期、环境因素影响、喂养方式不当等;以及疾病因素如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生理性厌奶期:部分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生理性厌奶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对吃奶不感兴趣。这通常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应保持耐心,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2、环境因素影响:宝宝吃奶时若周围环境嘈杂或光线过强,可能会分散其注意力,导致不愿意吃奶。家长应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吃奶。3、喂养方式不当: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奶嘴大小不合适,可能导致宝宝吃奶时感到不适,从而拒绝吃奶。家长应调整喂养姿势,选择合适的奶嘴,确保宝宝能够顺利吃奶。二、疾病因素:1、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鹅口疮、口腔溃疡等,会导致宝宝口腔疼痛,不愿吃奶。家长需观察宝宝口腔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干混悬剂或局部止痛药物如盐酸利多卡因凝胶。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等,会导致宝宝食欲不振,不愿吃奶。家长可尝试拍嗝、按摩腹部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或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3、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会引起宝宝全身不适,影响食欲。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对症治疗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家长应保持冷静,观察宝宝的具体表现。同时,应保持耐心和科学的喂养方式,有助于宝宝顺利度过这一阶段。若怀疑疾病因素,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