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男女尿频或是膀胱过度活动

  尿频尿急尿不禁是前列腺炎。这句响亮的广告语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知道,但这可能是一个忽悠。

  中国著名尿控动力学研究专家、西南医院泌尿分院院长宋波教授表示,在临床上,每晚起床排尿超3次的中青年患者很常见,尿频尿急被很多男患者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是肾虚,误诊误治严重。其实,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病———膀胱过度活动症。也被称为“社交癌”。

  38岁男子

  两年没有睡个安稳觉

  近日,宋波教授透露了一名正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

  这名患者姓吕,38岁,是名建筑工程师。两年前,他发现每天上厕所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两个小时就一次,平均每天达到12次以上。如果多喝点水,每天可能超过15次。

  白天多跑几趟厕所无所谓,让吕某苦不堪言的是,晚上刚睡熟不久,就要起床上厕所,一晚上跑四五次,很难入睡了。

  “两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没有睡个安稳觉。”吕某告诉宋教授,他根据那句“响亮”的前列腺炎广告,到过主城多家医院住院治疗,输液、打针、吃药,花了数万元,都没有任何效果。

  同时,老上厕所的毛病还给吕某带来心理压力,同事笑话他肾亏、前列腺炎了,因此他很少去应酬。

  男女尿频

  或患膀胱过度活动症

  宋波教授表示,如果按照广告词,吕某是典型的前列腺炎患者,其实他患的是一种也能导致尿频尿急尿不禁症状的疾病,医学上称膀胱过度活动症。即患者(男女)长期处于有排尿欲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敏感、过度活动。

  临床上,患者除了频繁上厕所外,严重的如咳嗽一声、用力提下重物就会流尿。这些患者由于尿不禁常年带尿不湿、尿味浓而羞于和他人交往,该病又名“社交癌”。

  “如果不对症治疗,拖下去症状还将严重。”宋教授说,除了尿路感染因素外,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认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才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禁症状,大多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是肾虚等,误诊误治严重。

  压力紧张

  中青年患者已很常见

  宋波教授透露,临床上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80%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频问题,到了七八十岁后,95%的人都有。该科门诊平均每月7500人次,其中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约占四分之一,每天晚上跑3次厕所,超过10年病史的中青年很常见。而正常人一天排尿次数在8次左右,其中晚上去1次或不上厕所。

  宋教授称,目前该病已引起全球尿控医学界高度关注,但没有找到具体病因,也没有详尽的流学病统计报告调查。尿控学界一致认为,该病除了与自身生理病变有关外,还可能与现代人生活缺乏规律,压力过大,高度紧张、夜生活过于频繁、酗酒等因素有关。

  比如一些白领患者,长期工作紧张高压,让膀胱逼尿肌随时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空间变小,尿液一旦储到一定程度,就想立即排掉。

  长期时刻提醒孩子有尿就排恐形成条件反射

  宋教授还认为,尿频可能还与平时的教育有关。如大人怕孩子尿床,时刻提醒排尿;或者大人一坐下来,就抱着孩子排尿。长此以往,孩子的膀胱没有了承受能力,形成有尿就要排的条件反射。

  他表示,目前医学界已对该病的治疗有所突破,主要通过药物、行为训练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其中,行为训练主要通过延时、定时的办法,逐步对膀胱进行训练,提高膀胱的储存能力。

  方法一:早中晚空闲时间反复做收腹、缩肛运动,每次持续3~5秒,连续5~10次,锻炼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和敏感性。

  方法二:经常有意识憋尿,产生尿意后延迟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让排尿意识更明显后再上厕所。这样既能锻炼膀胱收缩功能,还提高了膀胱神经敏感性。

2013-08-09 01:56:49浏览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搔抓,导致皮肤出现苔藓样变,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1、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瘙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具有止痒、抗过敏作用,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此外,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2,能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对改善神经功能有帮助,从而辅助治疗神经性皮炎。2、物理治疗:常见如激光治疗,其利用高能量激光精准作用于病变部位,破坏异常的皮肤组织,刺激胶原蛋白生成,改善皮肤外观和功能。激光治疗对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效果较好,且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较小。还有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促使新的健康皮肤生长。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神经性皮炎皮损,能有效减轻瘙痒感。3、心理治疗:神经性皮炎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心理治疗在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认知行为疗法能让患者认识到自身情绪与疾病的关联,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减少因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的情况。同时,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冥想等,可降低患者的紧张程度,调节神经功能,从而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针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和过度摩擦、搔抓皮肤。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以利于皮肤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性皮炎有传染性吗
神经性皮炎不具有传染性。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虽然患病后皮肤会出现诸如苔藓样变、瘙痒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困扰,但患者无需担心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从病因来看,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并非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其主要与神经精神因素紧密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同时,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以及饮食偏好、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但整个发病过程中,不存在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所以不会传染给他人。神经性皮炎典型表现为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初期为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多角形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边界清楚的斑片,表面有少量鳞屑。病变部位通常好发于颈部、肘部、腰骶部等易搔抓部位。与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如真菌感染导致的体癣、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相比,有着明显差异。体癣有红斑、丘疹、水疱等表现,边界清晰且边缘隆起,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可传染他人;带状疱疹则沿神经走行分布,有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可通过疱液接触传播。而神经性皮炎不具备这些传播特性,其发病仅与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及外界刺激有关。若患有神经性皮炎,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加重炎症。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瘙痒和炎症。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神经性皮炎加重措施心理调节:学会释放压力,通过运动、冥想、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精神紧张。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情绪,维持神经功能稳定,降低神经性皮炎发病风险。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清洁皮肤,尤其是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外界刺激对皮肤的影响。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症有哪些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精神因素、局部刺激和慢性疾病等有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苔藓样变、干燥脱屑与色素沉着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一、病因:精神因素: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是神经性皮炎的重要诱因。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皮肤瘙痒。局部刺激:机械性摩擦(如衣领过硬)、化学物质刺激(如某些化妆品、清洁剂中的成分)、昆虫叮咬、阳光照射等局部刺激均有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这些刺激可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和损伤。慢性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如消化不良、便秘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感染(如慢性肝炎、结核等)等慢性疾病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神经性皮炎。二、症状:瘙痒:瘙痒是主要症状,尤其在夜间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反复搔抓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皮损持续不愈。苔藓样变:皮肤增厚、变粗糙,皮肤表面纹理明显,类似牛的颈部皮肤,多见于颈项、眼睑、肘部、骶尾部等部位。干燥脱屑与色素沉着:皮损区域常伴随干燥、脱屑,反复炎症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影响美观。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瘙痒和预防抓挠。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减少局部刺激,如选择柔软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神经性皮炎由神经精神因素、物理刺激、饮食因素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若怀疑患有神经性皮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皮肤专科检查,必要时可能进行皮肤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成因:1、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经调节紊乱。神经系统的异常会促使皮肤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皮肤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增加神经性皮炎的发病风险。2、物理刺激:反复搔抓、摩擦皮肤,会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搔抓还会促使皮肤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炎症,最终导致神经性皮炎的反复发作。3、饮食因素: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及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进而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引发神经性皮炎。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需遵医嘱进行。通常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还可以使用他克莫司软膏,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调节皮肤免疫反应,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2、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作用于皮肤,抑制皮肤细胞的增殖,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光化学疗法,即口服或外用光敏剂后,再进行紫外线照射,能增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治疗病情顽固的神经性皮炎。这些治疗方法也需医生进行操作。3、心理治疗:对于因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的神经性皮炎,心理治疗很重要。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减少神经性皮炎的发作频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放松疗法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降低神经紧张度,辅助治疗神经性皮炎。日常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运动等。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皮肤,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