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给爸爸的健康把把脉

  25~35岁的爸爸别为健康埋隐患

  25岁到35岁的爸爸,有了初为人父的快乐,彻底告别了过去“自由”的生活,开始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

  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爸爸,在此时难免有些手忙脚乱,难以适应因为角色转型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健康危机:25岁到30岁的爸爸看上去年轻力壮,但内心巨大的精神压力可能无人了解。家庭负担加上刚刚工作的微薄工资和工作上的不顺心,往往使年轻爸爸不适应,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另外,潜藏在30岁爸爸身边的一个健康危机就是体力透支。杨医生指出,很多年轻 人倚仗自己年轻身体好而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无节制,殊不知这很可能为日后埋下健 康隐患。

  30岁以下男性乙肝病毒携带现象在各年龄段中比例最高。这与经常在外吃饭、接触 传染源机会较多等多种原因有关,这些行为会造成免疫力、抵抗力低,成为易感人群。

  ●爱父忠告:遇到问题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要学会倾诉,这一点儿都不丢男人的面子,或者找个心理医生排解一下郁闷的情绪,千万不要把抑郁的心情长期积 压在心底。

  切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要努力不等于拿健康来换金钱。最好保持生活规 律,有意识地合理安排工作、娱乐、休息时间。

  如果乙肝五项全为阴性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35~45岁的爸爸小心“三高”和啤酒肚

  这个年龄的爸爸大多已小有成就,但为保持胜利果实,还是要拼命工作。繁忙的工 作加上频繁的应酬,使这个年龄段的很多父亲开始出现“三高”,体态也开始有了变化 。

  ▲健康危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更大了,心理健康仍是重要的问题。工作的应酬使这个年龄段的爸爸开始有了将军肚。加上前些年不注意养生,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 、糖尿病,都找上门来。这时候病痛的感觉、临床症状不太明显,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忽略病情,往往失去疾病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

  ●爱父忠告:肥胖很可能与营养过剩但常年不运动有关,当然也可能是内分泌问题。此时要有健康意识,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杨医生告诉记者,这个年龄段的爸爸多进 食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加速肝细胞修复,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45~55岁的爸爸抢救健康拯救生命

  50左右岁的爸爸到了事业高峰,身体负荷也到达顶峰。儿女已经大了,而父亲的操 心依然不会减少。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高发,生起病来相对于年轻时,一旦得病进展 很快,病情程度也加重。50岁左右爸爸很难再用“强壮”形容自己。

  ▲健康危机:这是一个男性健康的危险期,一旦患上疾病就有些发现迟了。糖尿病、高血压会出现合并症,身体浮肿、心脏疾病等甚至合并症同时出现,非常危险,治疗 起来也很棘手。

  ●爱父忠告:对症治疗最重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把疾病越早解决掉越好,千万不要有病不治或自行停止治疗,定期体检是早日发现疾病的最好办法,尤其是“三高” 等重点健康指标的监测。此时,男性更年期也会出现,其具体表现有缺乏自信、心情抑郁、性功能障碍、肥胖、骨质疏松和肌肉松弛等症状。良好的心理调节、体育锻炼、饮食调节以及保持适度性生活很重要。

  55~65岁的爸爸休闲养性丰富生活

  这时候老爸该退休了,自己也不得不服老了。儿女们都该成家了,独立了,生子了 。退休以后,社会地位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可能让老爸有些失落和不适应,但在清闲的 生活里,相信操劳一辈子的老爸总会找到自己的乐趣。

  ▲健康危机:退行性病变开始在老爸身上试验,前列腺增生、骨质增生、腰脱和心脑血管病等都高发。这时候老爸时间充裕了,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了,开始喜欢锻炼了 。但一定要做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

  ●爱父忠告:适当的运动、控制饮食和保健会延缓衰老,做些太极、游泳、散步这样的运动,千万不要快跑、速滑等剧烈运动。人老了骨质疏松,很易骨折。应快速适应 状态,不妨参加老年社区活动,投入到社会中,减少失落感。自身的疾病一定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偏听偏信自行买药吃药。

  65岁以上的爸爸快乐的“老小孩”

  越来越像一个“老小孩”的爸爸已经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了。子女家庭稳定,孙辈也 渐渐长大。爸爸开始像小孩儿一样,撒撒娇、说说谎,希望子女能重视自己又怕给子女 添麻烦,可能会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却能想起几十年前的事。

  ▲健康危机:身上的依旧是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听觉视觉开始明显衰退,消化功能也不如以前,有可能出现老年痴呆。

  ●爱父忠告:除了定时体检和规律治疗慢性病以外,有条件的子女,最好配备家庭用的简易医疗器械,如血压仪。作为孩子,应该尤其关注爸爸健康问题,如果不能住在 一起,起码要多回家看看爸爸,尽量有人在他身边可以随叫随到地照顾着。

(实习编辑:黄贤焱)

2008-07-28 00:14: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宝宝脐疝最晚几岁痊愈
对于缺损直径在1-2厘米内的宝宝脐疝通常在3-6个月易痊愈;但如果脐疝缺损超过2厘米,痊愈时间可能会延长至2岁左右甚至更久。此外,生长发育情况、腹压情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脐疝的痊愈时间。具体而言,宝宝脐疝的痊愈时间与其大小密切相关。对于较小的脐疝,如缺损直径在1-2厘米以内,通常在3-6个月内更容易痊愈。这是因为较小的缺损使得腹腔内容物突出相对较少,脐部周围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更大的机会修复闭合。若脐疝缺损较大,超过2厘米,组织修复难度增加,痊愈时间可能延长至2岁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此外,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也会影响脐疝的痊愈时间。整体生长发育良好、营养充足的孩子,身体组织修复能力较强,脐疝自愈的时间可能会提前。相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孩子,脐疝自愈可能会延迟。除了脐疝的大小和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其他多种因素也会影响脐疝的痊愈时间。例如,腹压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孩子经常哭闹、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压频繁增加的情况,会阻碍脐疝的自愈。这是因为哭闹、咳嗽等动作会使腹腔压力急剧上升,腹腔内容物反复冲击脐部薄弱处,从而影响脐部组织的愈合。针对宝宝脐疝的问题,家长应密切关注脐疝的变化,还应避免宝宝过度哭闹、咳嗽和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此外,应保持宝宝脐部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在饮食上,应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若宝宝脐疝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宝宝睡着睡着突然大哭起来是什么原因
宝宝睡着睡着突然大哭起来,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饥饿,以及疾病因素如肠绞痛、湿疹、中耳炎等。平时,家长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预防宝宝出现各种不适和疾病。一、非疾病因素:宝宝胃容量较小,每次进食量有限,容易感到饥饿。尤其是在夜间,如果距离上次喂奶时间较长,宝宝可能会因饥饿而醒来大哭。对于这种情况,按需喂养即可,一般根据宝宝的月龄和体重来确定喂奶量和喂奶间隔时间。二、疾病因素:1、肠绞痛:多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宝宝,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可能与宝宝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宝宝会出现突然剧烈哭闹,腹部紧张、发硬,双腿蜷缩等症状。2、湿疹:如果宝宝患有湿疹,皮肤会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宝宝可能会因为瘙痒而哭闹。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免加重不适。3、中耳炎:宝宝的咽鼓管较短、宽且直,容易发生中耳炎。如果宝宝患有中耳炎,会出现耳部疼痛,尤其在夜间平卧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导致宝宝哭闹。如果怀疑宝宝睡着后突然大哭是疾病因素导致的,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宝宝睡觉不踏实易惊醒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宝宝睡觉不踏实易惊醒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饥饿或过饱、身体不适等,解决办法通常有改善睡眠环境、调整喂养方式、治疗身体疾病等。若宝宝长期睡觉不踏实易惊醒,应及时就医进行微量元素检测、血常规、便常规、体格检查等,以排查相关原因。一、原因:1、环境因素:宝宝睡眠环境中存在持续的噪音,如电视声、交通声等,易干扰其睡眠,使其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容易惊醒。此外,室内温度过热可能导致宝宝出汗,过冷会让宝宝身体发冷,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造成睡觉不踏实易惊醒。2、饥饿或过饱:宝宝胃容量小,消化快,若睡前未吃饱,夜间易因饥饿醒来;而进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也会影响睡眠。3、身体不适:例如宝宝患有感冒,可能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影响呼吸进而干扰睡眠;若有肠道寄生虫感染,夜间寄生虫活动可能引发腹部不适,导致宝宝惊醒。二、解决办法:1、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宝宝睡眠环境安静,关闭电视等发出噪音的设备,拉好窗帘避免强光照射;调节室内温度在22-25摄氏度,湿度在50%-60%,为宝宝创造舒适睡眠环境。2、调整喂养方式:根据宝宝年龄和需求,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奶量。睡前适当喂奶,避免过饱或过饿,喂奶后适当竖抱、拍嗝,减少吐奶、消化不良的情况。3、治疗身体疾病:若宝宝因感冒鼻塞影响睡眠,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湿润鼻腔,缓解鼻塞症状;若确诊肠道寄生虫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驱虫,药物能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使其无法生存和繁殖。家长要注意宝宝的睡眠规律培养,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哄宝宝入睡,建立稳定生物钟。给宝宝选择合适的睡袋或被子,避免过厚或过薄。密切关注宝宝身体状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若宝宝睡眠问题持续未改善,及时复诊,以便调整应对方案。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发热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宝宝发热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方法通常包括减少衣物、补充水分、调节室温、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1、减少衣物:宝宝体温过高时,适当减少穿着的衣服可以帮助皮肤散热,从而降低体温。需根据室温及宝宝的体温情况,适时减少衣物,避免过度包裹。要注意确保宝宝不会因减少衣物而受凉,同时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2、补充水分:适量饮水可以促进宝宝排尿,带走身体部分热量,进而达到辅助降温的目的。同时,补充水分还可以预防脱水。可以给宝宝提供适温的白开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等,鼓励宝宝多喝水。但要注意避免给宝宝喝过冷或过热的水,以免刺激胃肠道。3、调节室温:室温过高会加重宝宝的发热症状,因此保持适宜的室温有助于降低宝宝的体温。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等降温设备,将室温控制在24-26℃。避免宝宝直接吹空调或风扇,以免加重不适症状。4、温水擦浴:可以使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使用冷水或过热的水擦拭,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擦拭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宝宝皮肤。5、贴退热贴:退热贴可以贴在宝宝的额头、太阳穴等部位,利用高分子凝胶所含的水分汽化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宝宝发热时物理降温方法多样,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降温。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