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概况
通用名称:扎托布洛芬
英文名称:Zaltoprofen
类 别:原料、片均为化药3.1类
化学名称: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
分 子 量:298.36
分 子 式:C17H14O3S
C A S:74711-43-6
规 格:片80mg。
适 应 症: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关节周围炎、颈肩腕综合征以及手术后、外伤后以及拔牙后的抗炎镇痛。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一次1片,一天3次。如需顿服时则一次1-2片。
研发公司:由日本Chemiphar公司开发,于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韩国于1999年上市该品。2003-2004年日本又有8家公司上市销售该品。2003年日本公司又申请追加新适应症急性上呼吸道炎,目前正在审查中。
二、产品特点
1、本品是一种具有消炎、镇痛、解热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它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阻断炎症介质而起作用,用于治疗疼痛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系统病变。
2、本品具有强效消炎、镇痛、解热作用:本品镇痛作用以及对急性炎症的作用较强,对亚急性和慢性炎症也同样有效,其作用强于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等同类药。
3、与COX-2抑制剂相比,本品更具价格优势,也更安全:近年来COX-2抑制剂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使医生和患者对该类药产生质疑;同时,COX-2抑制剂的价格往往比较昂贵,所以其主要市场增长出现在发达国家,国内患者大多无力长期负担昂贵的医药费,因此,对于国内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更青睐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传统NSAID。
4、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本品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解热作用,对亚急性和慢性炎症也同样有效,与传统抗炎药相比能明显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目前销售额占前三位的的双氯芬酸、布洛芬、罗非昔布等。
三、临床评价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达峰时间为1-1.5小时。反复给药未见药物蓄积性。药物原型占给药量的1-3%,包括代谢物在内的总排泄率约为82%。动物试验表明,该药导致胃和小肠粘膜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小,大约是普拉洛芬和吲哚美辛的十分之一。一般药理试验证实,本品及其代谢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以及平滑肌等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在日本上市前及上市后使用本品的8190例病人中,有450例病人产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9%,主要表现为胃不适、胃痛、嗳气、下痢等消化系统症状(3.48%),发疹、皮疹等过敏症状(0.45%)。该药可能出现的重大不良反应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消化性溃疡等,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明或很低(<0.1%)。
四、市场分析
90年代末开发上市了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一系列“特异性COX-2抑制剂”,这些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NSAIDs类药物,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NSAIDs类药物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COX-2抑制剂在心血管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这类药有部分被制药公司撤回,还有一部分被美国FDA等各国药监部门限制使用。这无疑使COX-2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影响;然而该类药的市场受挫却给其他类型的抗炎镇痛药带来了机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产抗炎镇痛药品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临床治疗中,为了尽快的缓解疼痛,以选择NSAID为主要治疗药品的占67%,在医生和患者选择的中西药的调查中,双氯芬酸、布洛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和萘丁美酮居前五位,其市场份额占NSAID药物金额的近90%;其中双氯芬酸和布洛芬,一直占据该类药物市场50%~60%的市场份额。而双氯芬酸在近十余年中长期雄居非甾体抗炎药物市场第一的位置,1998年市场占有率为37.4%,1999年为30.5%,2001年为29.7%。布洛芬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有所下降,1999年为21.5%,2001年为15.3%。
另外,多年来我国非甾体抗炎药在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一直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远远高于其它类药物?999年我国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重点城市主要医院的用药总额为7256万元,2000年上升到7887万元,2001年又上升到9641万元,2002年突破亿元大关。
实习编辑;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