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女士日前在山师东路一家美发店烫了头发,包括烫发剂、护发素等各种用品共花费了300多元。李女士烫完头发准备离开时,发现护发素用了不到一半,但她提出带走时却被拒绝。“美发店负责人说烫染护理用品不允许客户带走,并说这是行规。”
据了解,除了美发行业,美容行业同样有类似的“行规”。一些美容店提供的面膜服务尽管程序简单,消费者完全可以自己来做,但商家同样不允许消费者带走,只能在店内消费。“做一次面膜需要一定的服务费,这些都被包含在套餐消费里,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多花钱。”一位经常做面部美容的市民表示。
对此,不少商家也有自己的解释。李女士烫发的这家美发店负责人称,顾客完全可以将用品放在这里,以后来洗头时就可以顺便使用。美容店则众口一词,表示自己使用的产品都是从特定渠道获得的,一旦被消费者带出去,有可能泄露了自己的商业秘密。
“普通消费者有为商家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吗?”
对美容业的“行规”,不少市民认为,商家之所以不让顾客带走剩余美容美发用品,除了避免竞争对手获取资源,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以后再来,继续多花钱。一个1000元左右的面膜套餐,人工费用能占到200元左右,倘若消费者仅仅是购买商品自己做面膜,就可以省下这部分钱。
此外,一些市民认为,部分美容美发店的此类做法让人生疑,担心剩余用品是否会被他们重新用服务方式出售,从中牟取利润。一位消费者直言:“很多套餐附送的美容用品根本用不上,没开瓶使用的护发用品完全可以被再次销售。”
济南市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整瓶美容、美发用品属于本人,商家无权限制消费者如何处理。此外,类似套餐等服务,商家应该明确告诉消费者,争取消费者意见,不能故意隐瞒多收服务费等。
(实习编辑: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