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少尿是怎么回事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少尿可能是由肾前性少尿、肾性少尿、肾后性少尿、肾小管损伤、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肾前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是指肾脏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尿量减少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脱水、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下降。对于肾前性少尿,需要首先纠正脱水和低血压,通常通过补液来实现。

2.肾性少尿

肾性少尿是由于肾实质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特征为尿量显著减少,可能伴有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进行治疗,以促进水分排出。

3.肾后性少尿

肾后性少尿是由泌尿系统梗阻所引起的排尿障碍,如结石、肿瘤压迫输尿管等,此时虽然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尿液无法顺利流出体外,导致尿量减少。针对肾后性少尿,可遵医嘱采用手术方式移除结石或切除肿物,恢复尿路通畅。

4.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损伤会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患者可以遵照医生指导服用保钾利尿药,例如螺内酯片、氨苯蝶啶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5.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从而减少尿液的产生。治疗肾小球肾炎通常包括控制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应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

建议定期监测每日液体摄入和排出,记录并评估是否有水肿发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肾功能测试、电解质分析和尿液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