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脑卒中所致精神障碍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迅速且无法预防的脑功能损害性事件,可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导致。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情感障碍等精神异常表现,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昏迷的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期

1.意识障碍:若脑卒中发作时累及到大脑皮质或间脑,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等症状。

2.情感障碍:由于脑卒中影响中枢神经递质分泌,或者对相关神经造成损伤,可能使患者出现情感淡漠、焦虑不安、抑郁悲观、易激惹等情感障碍症状。

3.运动障碍:脑卒中的直接损害作用,或者其引起的相关应激反应,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运动障碍症状。

4.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执行能力下降、视空间障碍等情况。

5.言语功能障碍:脑卒中发作后可导致患者语言表达不清、构音障碍、失语等情况。

6.其他:部分脑卒中患者还可出现感觉障碍、视野缺损、不自主运动增多、眼球运动障碍、头晕眼花、走路不稳等症状。

二、恢复期

若上述症状在脑卒中急性期得到缓解,但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吞咽障碍、语言不利等,此时则属于脑卒中所致精神障碍的恢复期。

三、后遗症期

若脑卒中急性期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重度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经积极治疗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状态,则进入脑卒中后遗症期,即为较重的精神障碍。

当怀疑自身患有精神障碍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家属也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并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