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糖尿病导致的排尿障碍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肾功能不全、神经病变、泌尿系统感染等有关,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β细胞为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而过度分泌胰岛素,进而影响到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含量,表现为多尿和频尿。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手段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如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Carbohydrate Counting方法,可辅助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

2.高血糖

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增多,为了保持身体内环境稳定,需要通过大量饮水来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从而出现多尿现象。患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

3.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废物和液体潴留,导致尿量减少;但同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因此会出现夜间尿量增多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肾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如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4.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膀胱和尿道肌肉失去正常的协调收缩功能,从而引起排尿困难。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调理,例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

5.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刺激膀胱壁,导致频繁的尿意感。此外,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下,膀胱逼尿肌处于持续收缩的状态,所以会出现尿急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必要时,应进行肾功能测试以及尿常规检查以排除肾功能不全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