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孩子夜里哭闹是怎么回事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孩子夜里哭闹可能是缺钙、肠套叠、尿路感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缺钙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若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夜间频繁哭闹的情况。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是关键,如口服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D3咀嚼片等。

2.肠套叠

由于肠管的一部分嵌入相邻肠段中,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当肠蠕动时,就会加剧疼痛,进而诱发夜间哭闹的现象发生。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需进行空气灌肠或手动复位。

3.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后,在局部繁殖并产生毒素,这些物质刺激膀胱黏膜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导致患儿难以入睡而出现夜啼现象。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家长应严格按处方用药,并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磷代谢,使骨骼钙化障碍,表现为生长过快、户外活动少等原因导致的夜间睡眠不安稳、易惊醒、多汗、颅骨软化等症状。可以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同时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

5.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在体内释放出各种毒素以及移动时所产生的机械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夜间睡眠质量差、易醒、磨牙等情况的发生。驱虫药是针对特定寄生虫种类的有效治疗方法,例如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粪便常规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钙或其他潜在的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