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抽动症治疗新观念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崔永华 儿科副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名医介绍:副主任医师,擅长领域:普通精神科、儿童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2010年被评为西城区优秀科普讲师。2011年被遴选为北京市首批卫生科普教育专家。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 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甩胳膊、蹦跳,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 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抽动症,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的崔永华主任这样说。

  崔主任介绍,对于抽动症的患儿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但不少父母对此类障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有的将此症误认为是眼病、喉咽部疾病而辗转于五官科反复就医,有的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而“守株待兔”,更有许多人将抽动症和多动症混为一谈。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孩子产生学习困难、人格缺陷、社交障碍等多方面的损害。

  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尚缺乏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批准的治疗抽动症的中药方案,所以西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主要方式。随着近几年儿童精神医学的发展,目前对抽动症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氟哌啶醇、硫必利已逐渐淡化为老一代的传统药物,而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一批新型药物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日益在抽动症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些新药的疗效更持久,副反应更轻微,更容易保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重要手段。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应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食物添加剂等可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为此,对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含有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水杨酸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