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秋季温差大,做好三件事不容易感冒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感冒……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临了,秋天是一个让人感到舒心的季节,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非常适合外出游玩,但秋天昼夜温差大,以及干燥的天气,让人非常容易感冒,并引起头晕、乏力、流鼻涕、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

  那么,秋天怎么做,才不容易得感冒呢?

秋季温差大,做好三件事不容易感冒

  秋天做好三件事,不容易得感冒

  1、及时添衣。秋天昼夜温差大,白天天气较热,很多人依然会穿短衣短裤,而到了傍晚,气温骤降,若不注意添衣,就很容易受凉感冒。秋天预防感冒,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增添衣服,白天不要贪图凉快而摄入大量冷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

  2、多喝水。秋高气爽,雨水天气少,秋天的空气往往是干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也会变干起来,导致滋润度下降,影响抵抗能力,从而更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侵犯。秋天预防感冒建议多喝水,以提高身体水分,避免脱水,同时还要多吃水果、蔬菜,增强身体免疫力。

  3、预防感染。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感冒患者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分泌物会喷射到很大的范围,并被健康人吸入体内,从而引起病毒感染。要预防感冒,就注意与感冒患者隔离,平时要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值得强调的是,很多人认为口服维生素C片可起到治疗感冒的作用,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好确定疗效的,若维生素C片服用过量,还可能会诱发不良后果。因此,如果已经感冒了,就应该积极找医生诊断、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19-09-29 13:47:09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重感冒身体疼怎么回事
重感冒时身体疼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由炎症介质释放、乳酸堆积、病毒侵袭肌肉与关节等原因导致。1、炎症介质释放:当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白三烯等。其中前列腺素不仅能使机体发热,还会提高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如肌肉、关节等产生疼痛感。缓激肽和白三烯也具有致痛作用,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让患者感觉身体疼痛2、乳酸堆积:重感冒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肌肉组织会进行无氧呼吸以提供额外能量。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当乳酸在肌肉中大量堆积时,肌肉会发生收缩,进而挤压血管,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引起肌肉酸痛。而且由于重感冒时身体较为虚弱,活动量减少,乳酸的代谢速度减缓,进一步加重了肌肉酸痛的程度。3、病毒侵袭肌肉与关节:病毒具有一定的嗜组织性,在重感冒时,部分病毒可能会直接侵袭肌肉和关节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病毒感染会导致肌肉细胞和关节滑膜细胞受损,释放出炎性物质,刺激周围神经,产生疼痛感觉。当重感冒身体疼时,建议患者多休息,让身体有足够时间恢复,减少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乳酸堆积和肌肉疲劳。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介质和乳酸的消散,减轻疼痛。若身体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重感冒头痛怎么缓解
重感冒头痛可通过充足休息、物理缓解、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重感冒是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除常见感冒症状外,常伴有较为剧烈的头痛,影响生活质量。若重感冒头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及病情。1、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身体在休息过程中可进行自我修复,有利于缓解重感冒引发的头痛。创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休息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可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恢复。2、物理缓解:对于感冒发热导致颅内血管扩张而产生的头痛,冷敷是常用方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额头、太阳穴等部位,低温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缓解头痛。按摩也有效,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以适当力度按揉,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放松紧张肌肉,减轻头痛症状。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头痛。对于伴有发热的患者,这类药物还能起到退热作用。若头痛由感冒引发的鼻窦炎导致,可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如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窦通气引流,缓解因鼻窦压力变化引起的头痛。日常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如果出现重感冒头痛症状,按照上述方法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患者鼻塞是如何形成的
感冒患者鼻塞主要由非疾病因素如环境刺激、生理变化、药物反应等;以及疾病因素如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共同作用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刺激物:冷空气、干燥空气、粉尘、烟雾等外界刺激可直接诱发鼻黏膜充血反应。鼻黏膜血管受冷收缩后突然复温扩张,易出现短暂性鼻塞。2、生理变化:夜间平卧时鼻黏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鼻甲生理性肿大;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引发鼻黏膜血管扩张,均可导致鼻塞。二、疾病因素:1、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鼻黏膜急性炎症,病毒直接破坏上皮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亢进。2、变应性鼻炎: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花粉、尘螨等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结合后释放组胺,引发鼻痒、阵发性喷嚏和鼻塞。3、鼻息肉:鼻黏膜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良性赘生物,息肉阻塞鼻腔通道导致进行性鼻塞。5、鼻中隔偏曲: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鼻中隔骨性结构偏移,狭窄侧鼻腔通气受阻。症状严重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改善通气。建议感冒患者出现鼻塞时,首先排查是否存在环境刺激或药物影响。若排除非疾病因素,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蒸汽吸入等方式缓解症状。若鼻塞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脓涕或面部疼痛等症状,需警惕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鼻塞,建议完善过敏原检测和鼻功能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结构性或免疫性疾病,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感冒引起发烧怎么办
感冒引起的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液体等。适当的发热管理有助于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是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使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冰袋冷敷可用于高热患者,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退热贴可局部降温,但效果有限。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有利于散热。2、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退热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布洛芬退热效果较强,但胃肠道刺激较大。阿司匹林禁用于儿童。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且避免多种退热药物混用,防止药物过量。3、补充液体:发热时机体水分丢失增加,需适量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溶液可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温开水、淡茶水、果汁等均可作为补液选择。对于进食困难者,可考虑静脉补液。监测尿量和尿色有助于评估补液是否充足。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建议明确发热原因,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对于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应提前采取退热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加强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流感流行季节,建议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系统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