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案例
小何的女儿现在45天,有一天发现女儿左耳流出脓血性分泌物,医生的诊断为中耳炎。
小何努力回忆,想找到让女儿得中耳炎的原因,但是都没头绪。后来,医生解释说,可能是宝宝之前感冒引发了中耳炎。
婴儿感冒为什么容易引起中耳炎呢?
这是因为婴儿的耳部结构发育还不完善,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想要深入探究原因,就要了解咽鼓管的解剖结构。
咽鼓管又称欧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鼓管。
咽鼓管呈弓状弯曲,整个管道长约35~39毫米,由软骨部与骨部两部分所组成。它的外1/3为骨部,内则有颈内动脉,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内2/3为软骨部,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具体位置是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侧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开口于鼓室的前壁;软骨部经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的侧壁。软骨部平时闭合,仅在吞咽或呵欠时开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由于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患了中耳炎有什么危险?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种: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反复不止,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出现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
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虽然让人很烦恼,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以前,病人往往毫无感觉,但如果出现,那么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预防婴儿中耳炎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游泳后,最好用棉签给宝宝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经有慢性中耳炎的宝宝,千万别去游泳。
第二,不要躺着喂奶,因为让孩子平躺着吃奶,或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
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因此,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宝宝,不要躺着。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口不宜开得过大,举得过高,一般与口成45度角即可。
喂完奶,再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隔排出,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
第三,预防感冒。预防感冒以及减少感冒的时间其实是预防中耳炎的最重要措施。
只要父母多加留意,并注意预防,是可以防止婴儿中耳炎的发生的。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