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肝病毒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可以在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羊水、脑脊液、胸腹水以及羊水中检测到。此外,乙型肝炎病毒还可存在于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等部位,如果感染,建议及时就医。
1、病毒携带者:即没有肝炎症状,但血液中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
2、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在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羊水、脑脊液、胸腹水等部位检测到;
3、肝脏: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后,引起肝炎的症状。如果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通常说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多为小三阳;
4、脾脏:正常情况下,脾脏不会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如果发生脾破裂,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
5、肾脏: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会在肾脏中大量复制,导致肾脏细胞受损后引起肾炎,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6、心脏:乙型肝炎病毒也可能会在心脏细胞中大量复制,引起心肌炎,从而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建议生活中要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密切接触,比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以免导致感染。此外,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通常可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不会终身免疫,建议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监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注射。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
武汉市普仁医院 感染/肝病科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