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硬化患者如果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黄疸、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肝癌晚期的可能性。
1.腹水
腹水通常是由门脉高压和低白蛋白血症导致的体液潴留。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当其出现硬化时会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进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会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腹水主要积聚在患者的腹部,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膨胀和不适。
2.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道出血主要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肝硬化时,肝脏无法正常发挥其制造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下降,从而引发出血。出血通常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患者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3.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硬化导致的肝衰竭有关,此时肝脏无法有效代谢体内毒素,这些毒素积累并进入大脑,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引发一系列认知和行为异常。肝性脑病的症状包括意识模糊、行为怪异、昏迷等,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4.黄疸
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而胆红素代谢受肝细胞影响较大,因此肝硬化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变浅色。
5.疼痛
疼痛可能由肝硬化引起的肝区炎症反应加剧导致,也可能与并发的肝包膜炎有关。炎症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神经反射性疼痛。疼痛一般集中在右上腹,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
针对肝硬化伴随上述症状的情况,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超声波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特定并发症的管理。患者应避免酒精摄入,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以减轻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