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乙肝 > 乙肝常识

慢性乙肝管理指南

举报/反馈
2008-11-08 08:37:0039健康网社区

  港沪国际肝病会议秘书长廖家杰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慢性乙肝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全球曾经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近25%的病毒携带者最终死于肝癌或肝硬化。港沪国际肝病会议秘书长廖家杰教授称:“全球3.5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75%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港发布的2008年新版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强调加强治疗监测,并明确提出停药原则:e抗原阳性患者如果实现了双达标,即病毒检测不到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以停药。

  1.10个亚太地区国家的专家共同制定记者6月12日从“2008港沪国际肝病会议”上获悉:新指南由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推出,它是由来自10个亚太地区国家的临床专家组成的核心规划委员会经过一致共识后制定的。A-PASL****、港沪国际肝病会议秘书长廖家杰教授介绍说,APASL慢性乙肝规划委员会在过去三年里收集了大量新的数据,决定对APASL指南做出重大的更新,在治疗方案和程序上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对抗乙肝的能力。新指南的推荐意见包括乙肝的预防、疾病自然史、目前的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疗程,及对于未来临床研究的建议。新指南在既往国际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纳入了新近出现的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和方案,提出了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临床指导建议。同时,新指南对患者关注的用药选择、停药等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2.治疗关键:选择个体化的最适方案新指南强调了在决定实施抗病毒治疗方案前要对患者的病情、阶段、家族史、治疗史和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必要沟通,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往,很多医生忽略了评估与沟通的重要性,忘记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因而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方法。

  对于治疗药物的推荐,新指南把包括最新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在内的四种核苷(酸)类药物都列为一线用药。患者的个体因素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临床问题都是决定用何种药物的关键要素。例如,对于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妇女,新指南建议使用目前明确的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此外,如果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在有限时期内尽早达到停药终点,则应按新指南明确的停药原则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3.明确停药原则,增强患者信心针对患者关注的停药问题,新指南提出了明确的停药原则。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新指南建议,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对于e抗原阴性的患者,如连续三次、间隔至少6个月的检查中,病毒检测均显示阴性,则可以考虑停止治疗。这类患者一般年纪较大,感染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

  4.定期检测,优化治疗方案新指南建议,接受治疗的患者每隔3个月需进行血液检查,尤其要留意两个重要指标,即乙肝病毒DNA水平和血清转换。血清转换意味着血液中e抗原减少了,同时产生抗体,显示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加强了。血清转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病人达到该指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以考虑停药,而且病情恶化、患上其他肝病的可能性也较低。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强调了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的重要性,尤其是第24周的检测结果。侯金林教授说,“治疗期第24周的病毒DNA水平非常重要,根据临床上应用的路线图的概念,医生可根据第24周的检测结果来预测两年的疗效,判断治疗是否成功,如需要,可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避免病情恶化,减少耐药发生。同时,也使患者有机会停药,减轻患者对长期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忧虑。”

  侯金林教授还引用了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结果来证明第24周病毒DNA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参与该研究的e抗原阳性的乙肝患者,在服用替比夫定24周后,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两年后实现血清转换的机会近50%以上,而且超过八成的患者在两年后病毒水平仍保持检测不到。”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