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解开“两对半”阴阳之结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

  1.HBsAg

  HBsAg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出现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HBsAg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绝大多数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

  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

  2.抗HBs

  急性乙肝病人恢复期后,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对HBV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10mlu/m1抗HBs为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血中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3.HBeAg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有时临床实验室可见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HBsAg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

  4.抗HBe

  当血清HBeAg转阴后,可出现抗HBe,两者同时阳性较少见。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这一点与抗HBs不同。

  5.总抗HBc和抗HBcIgM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随后才发生抗HBc,总抗HBc包括抗HBcIgM、IgA、IgG和IgE等。抗HBcIgM在肝炎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随着急性乙肝的恢复,抗HBcIgM滴度(以及抗HBcIgA)降低乃至消失,如持续高滴度,常表明有慢性化倾向。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抗HBcIgM检出率及滴度亦较高,说明HBV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在血中呈低滴度且与抗HBs同时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6.乙肝“两对半”应用检测的误区

  因为绝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携带者,但其同样会有免疫应答的产生,而得到不同的“两对半”结果模式。因此,从根本上讲,“两对半”结果的阳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与临床病情较重之间可以说毫无因果关系。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8-19 08:12: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患者有什么症状表现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肺外结核症状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程度、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干咳,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咳痰,痰液可呈黏液脓性或血性。咯血是肺结核的重要特征,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胸痛多与胸膜受累有关,表现为钝痛或刺痛,深呼吸时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病变广泛或合并胸腔积液者。2、全身中毒症状:肺结核患者常出现长期低热,以午后潮热为特征,可伴有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消耗症状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盗汗,严重时可浸湿衣物。这些症状反映了结核病的慢性消耗性特点。3、肺外结核症状: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或淋巴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相应症状。常见肺外结核包括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等。症状因受累器官而异,如骨关节结核可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针对肺结核的症状,建议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其次,确诊后应尽早开始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筛查。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容不容易传染
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并非所有肺结核患者都容易传染他人。其传染性强弱取决于多种因素,了解这些对于预防肺结核传播、保护易感人群以及合理安排患者治疗至关重要。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其痰液中含有大量活跃的结核分枝杆菌。这类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可长时间悬浮,健康人一旦吸入,就有可能被感染。相比之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其传染性相对较低,但部分患者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排出少量结核分枝杆菌,存在一定传染风险。环境因素对肺结核传播影响显著。在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如拥挤的教室、工厂宿舍等,飞沫传播更为容易,结核菌浓度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积聚,大大增加了健康人感染的几率。而在开阔、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飞沫会迅速被稀释,传播结核菌的可能性降低。此外,个体的易感性也至关重要。免疫力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儿童等,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弱,接触结核菌后更容易被感染发病。即使接触相同数量的结核菌,免疫力强的人可能只是结核菌潜伏感染,而免疫力低下者则可能迅速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若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伴有咯血、低热、盗汗等疑似肺结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结核菌传播。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以尽快控制病情,降低传染性。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复发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肺结核复发后,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特殊部位症状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提示结核病情的再次活跃。在此期间,患者需注意隔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好口罩,防止结核菌传播给他人。1、全身性症状:发热是肺结核复发较为常见的全身性表现。结核菌及其毒素可作为致热原,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发热症状。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体温通常在37.3℃-38℃之间,以午后发热较为典型,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盗汗现象。长期的结核菌感染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身体日渐消瘦。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是肺结核复发在呼吸系统的突出症状。由于结核病灶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受刺激,引发咳嗽反射。早期可能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逐渐加重,可伴有咳痰,痰液性质多样,初期可为白色黏液痰,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出现黄色脓性痰。当结核病灶侵蚀肺部血管时,会导致咯血症状,咯血量因人而异,轻者仅表现为痰中带血丝,重者则可能出现大口咯血。3、特殊部位症状:若结核菌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这是因为喉返神经受到结核菌的侵袭或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当结核菌侵犯肠道,引发肠结核时,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为隐痛或钝痛,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当怀疑肺结核复发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胸部X线、CT检查以及痰结核菌涂片、培养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携带肺结核病毒会不会传染
携带肺结核病菌是否会传染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部分携带活跃肺结核病菌的患者具有传染性,而潜伏性肺结核病菌感染者通常不具备传染可能。如果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处于活跃增殖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通常具有传染性。这类携带者往往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其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一旦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比如在一些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拥挤的宿舍、办公室等,开放性肺结核携带者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很容易造成结核菌的传播,引发周围人群感染发病。然而,还有一类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即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其体内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但由于自身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细菌,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并未引发明显的症状,也不会排出结核菌到体外。这类携带者不会通过呼吸道将病菌传播给他人。对于携带肺结核病菌的情况,应积极应对。开放性肺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隔离,佩戴好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菌传播。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以防结核菌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普通人群则要注意加强防护,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与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必要时可遵医嘱接种卡介苗预防感染,共同防控肺结核的传播。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