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导致的肾损伤可能表现为尿液颜色改变、尿量减少、尿频、浮肿、血压升高,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建议及时就医。

1.尿液颜色改变
当患者出现药物过敏时,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出血倾向。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此时可能会有微小的血尿发生,从而导致尿液颜色改变。上述变化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且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2.尿量减少
如果药物过敏引起了急性间质性肾炎,则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而使尿量减少。这种表现可能伴随腰痛、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水肿的情况。
3.尿频
药物过敏可能导致膀胱黏膜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尿频的发生。此症状多见于男性,常伴有尿急、尿不尽感。
4.浮肿
药物过敏可导致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致使体内水分潴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壁渗出至组织间隙而形成浮肿。上述情况常见于眼睑、脚踝等部位,在早晨起床后尤为明显。
5.血压升高
药物过敏也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若累及肾动脉则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上升。血压升高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引起视力模糊。
针对药物过敏引起的肾部不适,建议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以评估肾脏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重症情况下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患者平时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