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得了鼻炎,光“硬抗”?4个应对方法,耳鼻喉科医生给你说明白

“阿嚏!阿嚏!阿嚏!”

每逢秋季,这种响彻云霄的喷嚏声就不绝而耳,仔细观察就发现他们往往还伴随着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眼睛发痒等症状。

到医院一诊断就发现自己得了过敏性鼻炎。这种疾病与感冒有所区别,感冒往往是病毒感染,而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很多人就觉得很奇怪,为何每到春秋季就犯鼻炎?为何以前没有过敏性鼻炎,现在却有了?面对这些疑问,请来了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任媛媛医生,让她给我们好好讲讲过敏性鼻炎。

鼻炎难根治,但可控制:耳鼻喉科医生的5个方法,挺管用的

一.为何以前不过敏,现在突然过敏了?

过敏有一个阶段变化:致敏期、激发期、效应期。以前没过敏是因为还处于致敏期,而且随着工业化发展,治敏因素在不断增加,长期接触过敏原,发病率自然逐年上升。当然也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得过敏性鼻炎。

二.为何春秋是高发季?

春季万物复苏,树木花粉会引起室外变应性鼻炎,比如:杨树、柳树。秋季存在很多草花粉,如:蒿草。秋季过敏大约从8月15日开始,一直到10月结束,可提前避免

鼻炎难根治,但可控制:耳鼻喉科医生的5个方法,挺管用的

三.让人痛苦的鼻炎!

过敏性鼻炎虽然不是影响生命的疾病,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习效率。

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有哮喘,据调查,20%-38%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有哮喘。同时,还可能引起鼻窦炎、结膜炎、鼻息肉、中耳炎、结膜炎等疾病。

四.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虽不能根治,但可预防和控制症状。

1.避免接触过敏原:室尘螨、猫狗皮毛、蟑螂、室外花粉、室内霉菌、食物过敏,都有可能会过敏原。患者在明确过敏原后,采取回避原则,如:远离花粉、尘螨或宠物、佩戴口罩、眼镜、安装空气过滤机等。

2.药物治疗:一线常用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轻度患者使用时长>两周,中重度患者>4周)。只要按照医嘱规范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造成以来的可能性很小。

鼻炎难根治,但可控制:耳鼻喉科医生的5个方法,挺管用的

3.常见的口服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依巴斯汀(持续用药>2周)。口服抗组胺药物可以常年服用,常规剂量下使用不会发生耐药问题。

4.免疫治疗:明确了过敏原后,如果是螨过敏,可以开展脱敏治疗,从病因上缓解甚至阻断过敏反应。免疫治疗的方式分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总疗程不少于2年。

5.外科治疗:适用于药物或免疫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并且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有功能障碍,合并慢行鼻窦炎、鼻息肉症状的人群。

2019-10-17 17:33:48浏览12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耳鼻喉科主要处理耳部、鼻部以及咽喉部问题,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鼻炎、中耳炎、咽喉炎等。 1、鼻炎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会表现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嗅觉下降,伴有头痛、头胀、头晕或发热等,以及全身炎症的症状。鼻炎的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有鼻喷剂,严重的鼻炎患者已经影响正常的呼吸,可通过手术治疗。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物体,如粉尘、花粉、冷空气等,并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增强体质。 2、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中耳鼓室黏膜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侵犯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等,主要见于春、冬季。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比较常用的是口服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或者头孢丙烯分散片,还可以同时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治疗,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可先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有部分患者炎症反应比较重甚至出现并发症的,可以做鼓膜穿刺术或鼓膜切开置管术改善症状。 3、咽喉炎 咽喉炎是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是因为咽喉部黏膜炎症反应导致。有可能是与急性细菌感染发炎有关系,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病毒感染发炎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接触外界刺激性的东西,或者饮食不当引起的,有一小部分患者是与过度用嗓有关系。具体的类型也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就是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喉炎。不同类型的咽喉炎,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都是不同,因此出现咽喉炎之后,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测、喉镜检查,明确咽喉炎的类型,再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定期复查。 除以上常见的疾病之外,还有很多如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临床上出现明显的鼻塞、听力下降、咽喉不适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确诊病情以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