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抗过敏治疗的靶点较多,常见的有H1受体阻断药、H2受体阻断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建议患者就医后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能选择性阻断H1受体,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但因其具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仅在非特异性过敏治疗失败时使用;
2、H2受体阻断药:如色甘酸钠、酮替芬、西替利嗪等,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由于这类药物也具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仅在非特异性过敏治疗失败时使用;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酮替芬、色甘酸钠等,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该类药物也具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临床上通常与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扎鲁司特等,能抑制白三烯与其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效应,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由于这类药物具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出现抽搐等的风险,临床上通常不建议联合使用。
除此之外,在过敏治疗时,也可以使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物,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科
主治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 过敏反应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过敏反应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过敏反应科(变态反应科)
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 过敏反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