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关节肿胀、腹痛、呼吸困难,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1.皮疹
药物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皮肤细胞过度活化和增殖,形成炎症性病变。这种炎症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从血管内逸出到周围组织中,从而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出现在四肢伸侧、臀部等部位,但也可能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
2.瘙痒
当药物引起的过敏原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后,可能会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和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引发瘙痒感。瘙痒可发生在任何受累皮肤区域,严重程度不一。
3.关节肿胀

药物过敏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包括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导致炎症和水肿。此外,过敏反应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得血液中的白细胞聚集在受损的关节处,进一步加重肿胀。肿胀通常局限于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但也有可能波及手指、手腕等小关节。
4.腹痛
药物过敏会引起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痛。同时,过敏反应还会导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剧腹痛的程度。腹痛的位置取决于受影响的消化道部位,可能集中在上腹部、下腹部或整个腹部。
5.呼吸困难
若患者存在药物过敏的情况,在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一定的刺激,从而使气管变得比较敏感,容易诱发咳嗽以及喘息等症状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痉挛,此时就会引起呼吸困难的现象发生。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深呼吸、快速呼吸或伴有喘鸣声,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针对药物过敏性紫癜,可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药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皮疹和其他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