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防过敏性哮喘 尤其要清除尘螨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哮喘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哮喘的发作是由于气道对某些物质的反应过度所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卢美萍介绍,冷空气就是哮喘的一大诱发因素,小朋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天气突然变冷,哮喘就容易发作。

  卢医师说,如今,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得哮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1-3岁的宝宝发病率高,经过正规的治疗,95%的哮喘可以控制,青春期大多数患儿哮喘的症状能够完全缓解。

  哮喘发作时孩子会出现气闷、呼吸衰竭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长期而言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障碍,活动力下降,运动少体质差,误工误学,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因此,家有哮喘小病人的家庭,要做好日常护理。

  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易得哮喘

  哮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呼吸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是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炎、鼻窦炎也会引发小儿哮喘。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过敏原诱发哮喘的几率很高。自呼吸道吸入的过敏原有尘螨、霉菌、风媒粉、羽毛、蚕丝、动物皮屑等。有些孩子还会对牛奶、鸡蛋、海鱼、、蟹、香料等食物过敏。如果你的宝宝患有哮喘,并且你怀疑他有过敏反应,可以带宝宝去看过敏症专科医生,查出过敏原后,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预防哮喘发作。

  由于哮喘的孩子气道反应性高,某些非抗原性物质如灰尘、烟(香烟、蚊香)、气味(汽油、油漆、烹调时油烟味)等刺激支气管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咳嗽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环境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比如大气中的二化硫也会引起哮喘。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如果父母患有过敏症或者哮喘,那么孩子得哮喘的几率更大,哮喘也有可能是隔代遗传。另外,个体免疫力不平衡、心理紧张等因素也有可能诱发哮喘。

  夜间多喘可能由尘螨引起

  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夜间,孩子哮喘的发作率会高,而白天的症状相对稳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卢医师解释,白天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而夜间尤其在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多,气体呼出困难,引起喘息。另外,夜间激素水平降低,由于皮质激素对哮喘病人气道过敏有拮抗作用,因此夜间皮质激素浓度下降是激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床周围的尘螨也是导致孩子夜间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尘螨是诱发哮喘的一大过敏原,哮喘与环境中尘螨的密度有关,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床铺周围尘螨的密度最高,因而,晚上孩子睡觉时,哮喘的发作率相对会高。所以,家长们要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不在室内养花草和宠物,勤晒枕头和被褥,尽可能让房间中的尘螨过敏原减少。

  只咳不喘也有可能是哮喘

  8岁的睿睿,一年多时间内不间断地咳嗽,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之后也不见好。睿睿妈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会得哮喘,因为睿睿除了咳嗽,也没出现过呼吸困难等现象。有一次,睿睿咳嗽持续了4个月,医生建议孩子去找病专家看一看,结果被确诊为哮喘,这个结果让睿睿妈大吃一惊。

  很多家长认为,呼吸道困难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但卢医师指出,只咳不喘也有可能是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就是只咳嗽,呼吸方面并不困难,而这一哮喘最容易被误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咳嗽变异性哮喘会转变为典型的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被误诊为一般咳嗽,卢医师说,如果你家的孩子持续咳嗽4周以上,家族或者个人有过敏史,胸拍出来正常,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效,而服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那就需要去确诊一下,是否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一问一答

  哮喘小病人食上要注意什么?

  饮食要得当避免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在哮喘发作期以清淡饮食为主,缓解期则需加强营养;避免进食冷饮;饮食不宜过饱、过甜、过咸;不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芥末、辣椒等;多吃不同品种、天然的食物,避免挑食和偏食。

  孩子哮喘发作时家长怎么做?

  让患儿处于坐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孩子呼吸,及时按医生嘱咐给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家长陪伴在身边,在心理上安慰孩子,鼓励其多饮水,咳出痰液,尤其是婴幼儿要防止痰液堵塞气管,否则危及生命;病情严重时及时送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简丽妍)

63
2011-05-31 06:39:00浏览2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