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化学气味所致的过敏性哮喘

  化学气味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由于病因明确,一旦确诊可以有效地进预防,因此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诊断在哮喘病防治工作中特别重要。

  随着进入日常生活用品或工作环境中化学物品种类的逐年增多,化学气味性哮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有些化学气味如油漆、家具气味、装饰材料气味、杀虫剂、化妆品和汽车废气不仅接触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可引起严重哮喘发作甚至哮喘猝死。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化学气味性哮喘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足够认识。这不仅表现在许多哮喘患者不知道哪些化学气味可能诱发哮喘而处于一种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不小心的接触而发生化学气味性哮喘的危险状态,而且许多医生,尤其是普通内科医生或非呼吸专科医生对于化学气味性哮喘的概念比较模糊,对可能诱发哮喘病的化学气味得种类也认识不足,这导致许多化学气味性哮喘患者处于危险状态。相反,如果我们的医师对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诊断和那些化学气味可能诱发哮喘认识清楚,就可以指导患者有效地避免可能诱发哮喘的化学气味,从而避免化学气味性哮喘的发作,因此提高普通内科医生或非呼吸专科医生对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可以引起哮喘发作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化学物质及其所挥发的化学气味是诱发儿童哮喘、成人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主要因素,作为患者和患儿家长应充分了解这些不良因素,以便进行有效预防。已知可以诱发哮喘发作的化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苯,甲苯、甲醛、硫酸、盐酸气,氨气,乙烯、二异氰酸酯、一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溴化物、芳香烃、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所有氰化物等等。

  上述化学气味主要存在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或工作环境中,包括油漆、涂料、各种室内或车内装饰材料、新家具、各种杀虫剂、各种塑料制品和化工产品、各种烟雾、蚊香、化妆品、洗衣粉、洁厕剂、洗涤剂、消毒液、地板蜡、粘合剂、樟脑、农药、香水指甲油、染发剂、发啫喱水香水、修正液和橡胶水、汽油、汽车废气等,上述化学物品产生的异味气体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由化学气味诱发的哮喘包括哮喘病患者由于接触某些化学气味诱发哮喘或使哮喘加剧和哮喘病史的患者因接触某些化学气味引起的哮喘,其中以油漆类化学气味诱发的哮喘最为常见也最为典型。化学气味性哮喘的共同特征是哮喘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哮喘的发作或加剧与接触化学气味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停药后经过积极治疗哮喘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自行缓解,再次接触该类化学气味后又可再次诱发哮喘。引起哮喘发作的化学气味有数百种之多,以油漆味和杀虫剂最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诊断包括非特异性诊断和特异性诊断,非特异性诊断是确定患者的哮喘症状是否为化学气味所致,其中详细的询问病史对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史的询问包括接触史、过敏性疾病史、家族过敏史和哮喘的发作与化学气味的关系等病史。特异性诊断则主要用于化学气味过敏所引起的哮喘。化学气味性哮喘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l.具有明确的接触可疑化学气味的病史,并应询问有特应性素质病史,有特应性素质的化学气味性哮喘患者往往与过敏有关。

  2.接触某种化学气味后几分钟~几天出现典型的哮喘发作或使原有的哮喘加剧,通常某些特定的化学气味诱发哮喘的潜伏期相对较为固定。

  3.停止接触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大多数哮喘可以迅速缓解。

  4.再接触同一种化学气味或同一类化学气味时,哮喘可再次发作。

  5.由过敏反应所致的哮喘者,常可伴有过敏反应的其他临床表现,如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根据以上特点,临床上不难做出化学气味性哮喘的诊断,关键在于临床工作中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警觉。如果仍然不能确定,可以考虑进行化学气味的过敏原试验、体外免疫试验或化学气味激发试验等特异性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在服用接触上述化学气味后5-120分钟(绝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为大多数在30分钟以内,也可迟在服药后180分钟以后甚至几天后发病)后,即会引起剧烈哮喘发作,患者往往突然发作,呈端坐呼吸,常有发绀、伴有大汗淋漓,结膜充血,说话困难,烦躁不安,症状短可以持续2-3小时,长则1-2天。

  化学气味性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有数年的过敏性炎或鼻息肉鼻窦炎或粘膜肥厚和嗅觉减退的病史。绝大多数患者有哮喘病病史,只有少数患者既鼻部疾患也哮喘病史。

  三、治疗和预防

  (一)预防

  早期诊断对临床指导预防是非常关键的。为防止危及生命的反应出现,患者应了解什么物品含有化学气味,病进行严格的避免措施。

  (二)治疗

  1.对症治疗:轻症患者可对症处理,包括吸氧、雾化吸入或全身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或使用其他支气管扩张剂。

  2.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轻气道过敏性炎症和降低气道反应性。由于该病往往是在原有的哮喘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连续由spacer来规律地吸入糖皮质激素仍然是目前化学气味性哮喘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急性重度发作的患者在给予吸入足量的短效类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的同时应给予较大剂量的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zafirlukast,商品名安可来)20mg,一日2次口服,或孟鲁司特(montelukast,商品名顺尔宁)10mg,每日一次口服,其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由于近年来已经发现该药有引起抑郁和自杀的倾向。所以不宜长期服用。

  4.经上述治疗哮喘症状仍然不能缓解者,为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实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研究表明在需要机械通气的哮喘病患者中20%是化学气味性哮喘。

  5.抗过敏药物:吸入色甘酸钠、尼多考米(Nedocromilsodium),口服畅然、非索非那定、地恒赛或依匹斯汀均可减轻哮喘的症状和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6.鼻部疾病的治疗对于大多数化学气味性哮喘患者来讲,往往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所以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有效措施。5-脂氧合酶抑制剂和合成抑制剂(齐留通)对大多数化学气味性哮喘患者是有效的,也值得试用于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化学气味性哮喘患者。

(实习编辑:李贺)

2011-07-05 16:36: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过敏后会留下什么副作用
药疹过敏后可能会有皮肤损害、黏膜损伤、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患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避免再次接触,防止过敏反应加重。1、皮肤损害:药疹过敏常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皮疹消退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使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影响美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皮肤苔藓样变,进一步加重皮肤损害。2、黏膜损伤:药疹过敏可累及口腔、眼、生殖器等部位的黏膜。口腔黏膜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溃疡,影响进食和说话;眼部黏膜受累可引起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生殖器黏膜损伤则会出现红肿、糜烂、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生活不便。3、内脏器官功能损害:药疹过敏可能影响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例如,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肾脏受累时,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等;血液系统受影响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同时,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可使用温和的护肤品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一般多久消退完
药疹一般1-3周消退完。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其消退时间与药物代谢、免疫反应类型及药物特性、药疹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密切相关。药疹消退主要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免疫反应过程相关。药物半衰期决定其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多数药物在停用后5-7个半衰期可基本清除。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需要时间平息,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消退较快,而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消退较慢。皮肤炎症反应的消退涉及炎性细胞凋亡、炎性介质清除和组织修复等过程,通常需要1-3周完成。轻型药疹如麻疹样或荨麻疹样药疹,炎症程度较轻,组织损伤有限,因此恢复较快。适当的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这一过程。影响药疹消退时间的因素包括药物特性、药疹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长半衰期药物如胺碘酮引起的药疹消退较慢。重型药疹因表皮广泛坏死,需要更长时间修复。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能力下降,药疹消退延迟;而年轻的患者由于器官、系统功能较强,药疹消退时间就会缩短。若出现药疹,建议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可能致敏药物,并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近期用药情况,以便准确判断致敏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加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等。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若药疹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皮肤大面积水疱、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子是什么样的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也被称为药物性皮炎,通常伴有瘙痒等不适,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多样。药疹本质上是人体对药物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引发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抗生素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的人可能初次用药就出现药疹,有的人则在多次用药后才发病。药疹症状表现多样,轻型药疹可能仅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有轻微瘙痒,类似常见的皮肤病。固定型药疹常在皮肤特定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晰,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时,在同一部位会再次发作且症状加重。而重型药疹病情凶险,如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肤会出现大面积水疱、表皮松解,像烫伤一样,伴有高热、黏膜糜烂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一旦怀疑药疹,首先要停用可疑药物,再遵医嘱进行治疗。对于轻型药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减轻炎症。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能有效控制过敏症状。若为重型药疹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可能会使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糖皮质激素进行系统治疗,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如果出现疑似药疹症状,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日常用药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有药物过敏史要告知医生。用药过程中若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瘙痒等异常,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随意使用来源不明或成分复杂的药物,降低药疹发生风险。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有副作用吗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是存在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是多动症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虽能有效改善症状,但不可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长及医护人员需充分了解,权衡利弊,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目前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另一类是非兴奋剂,如盐酸托莫西汀。兴奋剂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可能导致儿童进食量明显减少,影响营养摄入与身体发育;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干扰正常睡眠节律;还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不安等。非兴奋剂药物部分儿童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像恶心、呕吐、腹痛,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也有一定几率导致头晕、乏力,使儿童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少数还会出现肝酶升高,影响肝脏正常代谢。不同个体对药物副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儿童可能仅出现轻微不适,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副作用减轻或消失;但有的儿童反应较为强烈,副作用给生活学习带来较大困扰。并且,药物副作用的发生还受剂量、用药时长等因素影响,剂量越高、用药越久,出现副作用风险相对越大。建议家长务必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诊断,由医生依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选择合适药物与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身体、情绪、学习等各方面变化,定期复诊,一旦发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策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