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与荨麻疹的辩证关系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大多数荨麻疹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属Ⅲ型变态反应。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经常反复发作者,不易根治,且应用西药还会产生一些副反应。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赤白游风”等证,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很早,《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瘾轸”之名,《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说:“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风邪关系密切。历代医著对本病都有一定的记载,如明代《证治准绳》、《外科真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得颇为仔细。《证治要诀》说“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会导致本病的发作。清代,《外科大成》根据本病非完全由外感风邪所致,提出治疗“宜凉血润燥”,“慎用风药”;《疡医大全》则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的治疗大法,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此外,在古代还创制了一些治疗本病的专方,如消风、胡麻等,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现代中医治疗荨麻疹,最早报道见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这是有关针刺方法的经验介绍。之后,随着针灸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各地又介绍了许多针刺方法,如体针、针、梅花针、刺络拔罐或单用拔罐等,不仅方法简单,而且确有良效。中医药治疗方面,从50年代末起,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祛风解表为主治疗,或取“治风先治血,血风自灭”之意,选用和血之剂加减治疗。另外还有部分其他治法。至60年代中期,有文章专门就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透表和卫”、“清营凉血”、“疏肝解郁”、“清心泻火”、“表里双解”等五个治疗法则。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因其病势缠绵,历久不愈,反复发作,故有时又称为顽固性荨麻疹。80年代以后,临床上对此病颇为重视,其病机多责之于虚、湿、风、瘀;治疗方面,主张益气固表、清理湿热、祛风止痒、养血和营、活血祛瘀等,尤其是久病风邪人络,认为宜选用虫类搜剔之品。目前,有关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报道,积累有300多篇,累计病例逾万例,无论是分型治疗,还是运用专方,均有很好的疗效,一般可达90%以上。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大量的临床报道多限于治验方药介绍及病例的积累,且各医家对荨麻疹的病因病机的阐述和辨证分型的方法很不一致,今后应重视这方面的规范化研究,并注意从中筛选出有效方药,旨在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实习编辑:萧锡瑜)

2010-11-18 00:59: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低血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孕妇低血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其发病原因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如运动量突然增加、空腹时间过长等,也涉及疾病因素如胰岛素分泌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运动量突然增加:孕妇在孕期如果突然增加运动量,身体消耗的能量会增多,而血糖补充不及时就会引发低血糖。治疗方法包括减少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同时在运动前适当补充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2、空腹时间过长:孕妇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体内储存的糖原会被消耗殆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治疗上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长时间不进食。可以在两餐之间加餐,比如吃点坚果、喝杯牛奶或吃点水果等。二、疾病因素:1、胰岛素分泌过多:孕妇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导致低血糖。这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进行治疗。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或饮食控制过度,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治疗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孕妇应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等问题,确保母婴健康。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出现低血糖应该怎么缓解
出现低血糖时,患者可从补充含糖固体食物、补充含糖饮料、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方面进行缓解。这些方法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带来的不适症状,保障身体正常运转。1、补充含糖固体食物: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含糖食物是首要措施。可选择糖果,如葡萄糖片、水果糖等,这些糖果能快速被人体吸收,提升血糖。也可食用饼干,像苏打饼干、全麦饼干等,虽然其升糖速度相对糖果稍慢,但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补充糖分,缓解低血糖。但需注意避免选择含大量膳食纤维的粗粮面包,其消化吸收相对较慢,不利于快速提升血糖。2、补充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同样能迅速缓解低血糖。饮用含糖果汁,如橙汁、苹果汁等,果汁中富含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也可应急,其含糖量较高,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血糖。但要注意,无糖饮料不能用于缓解低血糖,因其不含能提升血糖的糖分。3、静脉注射葡萄糖:若低血糖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无法经口进食,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快速升高血糖,纠正低血糖状态,避免因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若出现低血糖症状,不要惊慌失措。若症状较轻,可立即采取上述补充含糖食物措施,并密切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若症状严重或采取措施后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日常中,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低血压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怀孕低血压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主要包括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早产等方面。对于怀孕低血压的孕妇,建议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低血压会导致胎盘灌注量减少,胎盘是胎儿获取营养和氧气的重要器官,当胎盘灌注不足时,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支持其生长发育,就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比如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指标可能会落后于同孕周的正常胎儿,出生后体重可能偏低,身高也可能相对较矮,甚至可能影响胎儿各器官的发育成熟度,增加出生后患病的风险。2、胎儿缺氧:孕妇血压过低会使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不足,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初期可能会表现为胎动异常,如胎动频繁,随后可能会出现胎动减少。长期缺氧会对胎儿的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3、早产:低血压可能引发孕妇身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子宫收缩。如果子宫收缩过于频繁或强度较大,就可能会引发早产。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可能会面临呼吸窘迫、感染、喂养困难等诸多问题,其生存能力和远期健康状况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期间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怀孕期间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能与生理变化、营养不良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缺铁性贫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有关。如果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孕妇及时前往医院就医诊治。一、非疾病因素:1、生理变化: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些激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导致血压下降。此外,随着子宫的增大,下腔静脉受到压迫,回心血量减少,也是导致血压降低的原因之一。这种生理性的血压变化通常在怀孕早期和中期较为明显,且多数为轻度下降,无需特殊处理。2、营养不良: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以及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果孕妇饮食不均衡,热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发低血压。二、疾病因素:1、缺铁性贫血:怀孕期间,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以满足胎儿和胎盘的生长需要。如果孕妇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贫血会降低血液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下降。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引起的低血压综合征。当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低血压。针对怀孕期间低血压的问题,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保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此外,孕妇还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