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过敏性紫癜的几种分类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简称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或其他器官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症状。

  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

  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前1-2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随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依其症状、体征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单纯型

  是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发生,可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经7-14日逐渐消退。

  2、腹型

  除皮肤紫癜外,因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约2/3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粘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发作可因腹肌紧张及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在幼儿可因肠壁水肿、蠕动增强等而致肠套叠。 腹部症状、体征多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偶可发生于紫癜之前。

  3、关节型

  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约1/2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于膝、踝、腕、肘等大关节,关节肿胀一般较轻,呈游走性,反复发作,经数日而愈,不遗留关节畸形

  4、肾型

  病情最为严重,发生率高达患者12%-40%。除皮肤紫癜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肾脏症状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一周多见。一般认为尿变化出现愈早,肾炎的经过愈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5g/d、低血浆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血脂升高),甚至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这些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5、混合型

  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6、其它

  除以上常见类型外,少数该病患者还可因病变累及部、脑及脑膜血管,而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

  过敏性紫癜常见并发症可有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出血性坏死肠炎、颅内出血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炎急性胰腺炎睾丸炎出血等。

(实习编辑:萧锡瑜)

2010-10-30 07:00: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孩子晚上睡觉咬牙是什么原因
孩子晚上睡觉咬牙一般是指磨牙症,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情绪因素、不良睡眠习惯等非疾病因素;以及维生素D缺乏症、肠道寄生虫病、龋病等疾病因素。一、非疾病因素:1、情绪因素:孩子在白天过于兴奋、紧张、焦虑或受到惊吓等情绪刺激后,这些情绪可能在睡眠中延续,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诱发咀嚼肌不自主收缩而出现咬牙。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孩子在睡前过度兴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2、不良睡眠习惯:睡眠姿势不正确,如趴着睡、蜷缩睡等,可能影响下颌关节的正常位置,导致肌肉紧张,从而引起磨牙。家长应纠正孩子的不良睡眠姿势,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二、疾病因素:1、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对骨骼和牙齿发育至关重要,缺乏时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肌肉紧张,从而引起夜间磨牙。家长应让孩子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虾皮、鱼汤、骨头汤等,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2、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其毒素和代谢产物可能刺激神经,导致咀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引起咬牙现象。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卫生,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和粪便常规检查。3、龋病:孩子口腔卫生习惯不佳,导致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残留、发酵,滋生细菌,进而引发龋齿。龋洞形成后,细菌进一步侵蚀牙髓,引发炎症与疼痛。这种不适会刺激口腔周围的神经,导致咀嚼肌出现异常收缩,在夜间睡眠时表现为咬牙。针对孩子晚上睡觉咬牙的问题,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子睡觉时全身发烫怎么回事,怎么办
小孩子睡觉时全身发烫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等,应对办法有一般处理、针对感染治疗、针对非感染疾病治疗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一、原因:1、生理性因素:小孩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产热较多。如果睡觉时盖被过厚、室内温度过高,热量散发受阻,就容易出现全身发烫现象。此外,睡前进行剧烈运动,身体产热增加,也可能导致睡觉时全身发烫。2、感染性因素: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其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使小孩睡觉时全身发烫。病毒感染同样会导致发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释放致热物质而引起发热。支原体感染也会造成小孩发热,睡觉时全身发烫。3、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炎症反应,造成发热症状。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物质,引起机体发热,使小孩睡觉时全身发烫。二、处理办法:1、一般处理:若因盖被过厚、室内温度高等生理性因素导致,应适当减少盖被,调节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一般22-25℃,促进热量散发,缓解全身发烫情况。若小孩因睡前剧烈运动发热,可让其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帮助散热。2、针对感染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病毒感染可按医嘱应用奥司他韦,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减少病毒传播。如果为支原体感染,可经医嘱采用阿奇霉素,该药物抑制支原体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3、针对非感染疾病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该药物在肠道内分解产生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发挥抗炎作用。针对恶性肿瘤,常采用化疗,可以按医嘱使用长春新碱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发挥抗肿瘤效果。日常要注意根据天气和室内环境,合理为小孩增减衣物、调整盖被。保证小孩生活环境清洁,减少感染机会。让小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若小孩反复出现睡觉时全身发烫等异常情况,及时复诊,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王寿懿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快5岁的孩子晚上老尿床是怎么了
快5岁的孩子晚上老尿床,原因包括睡前饮水过多、精神压力大,以及疾病因素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异常、隐性脊柱裂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查看有无感染、尿糖异常等情况,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对于怀疑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需做腰骶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一、非疾病因素:1、睡前饮水过多:孩子在睡前大量喝水、喝饮料或吃含水量多的水果,会使夜间产生的尿液增多,超出膀胱的储存能力,从而导致尿床。家长应注意控制孩子睡前的饮水量,在睡前1-2小时尽量不再让孩子摄入过多水分。2、精神压力大:如果孩子近期生活环境改变、与父母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批评等,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影响排尿控制造成尿床。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予足够关爱和安抚,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营造轻松的生活氛围。二、疾病因素:1、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入侵泌尿系统引发炎症,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膀胱敏感性增加,频繁产生尿意,导致尿床。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同时要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冲刷尿道,辅助病情恢复。2、膀胱功能异常:膀胱容量过小或膀胱逼尿肌不稳定,都可能造成孩子尿床。对于膀胱容量小的情况,可通过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增加膀胱容量。若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盐酸奥昔布宁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3、隐性脊柱裂: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脊柱发育异常,会影响神经对膀胱的支配,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出现尿床。若病情较轻可先进行观察和保守治疗,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建议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睡前提醒孩子排尿,夜间定时叫醒孩子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训练膀胱功能。睡前避免孩子大量饮水,减少夜间尿量。保持孩子会阴部清洁,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关注孩子心理状态,避免孩子因尿床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