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而引起股骨头软骨下骨变性、坏死,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退行性破坏性改变。该病多发生于35-55岁的青壮年,若不及时治疗, 70%患者股骨头将塌陷,约3-4年后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通常认为激素和酒精的摄入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约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40%。另外还有众多病因学说,主要有:脂类代谢紊乱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骨内压增高学说、遗传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学说等。
1、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可使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使股骨头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动脉血流受损,造成骨细胞缺血、缺氧、坏死,骨组织结构和功能被破坏,最终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
2、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骨坏死的发生与酒精的累积效应有关,过量饮酒者当中约有5%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ParsonsSJ, SteeleN. Osteonecrosisof the femoralhead: Part1-Aeti-ology, pathogenesis, investigation, classification[ J]. Current Ortho-paedics, 2007, 21: 457-463.}。
3、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遗传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因多态性在骨坏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或多个危险因素长期作用,引起机体相关基因突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再受到一外界因素的作用,很容易发生血管内凝血股骨头血供受损而发生股骨头坏死。
总之,股骨头坏死的各种危险因素最终可能通过一共同的途径——血管内凝血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虽然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