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太瘦或太胖都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钟盛华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之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可使腰部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腰椎间突出症的发生率。而身体过于瘦弱的人则因为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较弱,也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此外,患腰突的人群还有以下特点:

  从年龄上讲;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多发生在20一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尽管这一年龄段的人体力最充沛,但椎间盘的退化,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化已经开始,加上这一年龄范围的青壮年运动量相对较大,因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也较多。

太瘦或太胖都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性别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较大,因此,腰椎受损伤和退变的机会也较多。但女性由于有不同的生理期和穿着上的原因,如怀孕、喜穿高跟鞋等,从而造成腰椎前凸负荷增大等,其发病率也并不很低。

  从职业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的人,但一般以劳动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讲: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长期体位固定,姿势较少变化,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个方向上的紧张状态,均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讲:经常处寒冷或潮湿的环境,如夏天的空调环境,潮湿的矿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条件。

  从女性的不同时期讲: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或畸形的人,甚至精神过于紧张的人,也相对地比一般人易患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要分内因和外因

  发病的原因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内在因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直接内在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腰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髓核的水分减少、软骨终板破碎、纤维环变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退行性变的程度就越大。同时,椎间盘在成人后逐渐缺芝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明显变窄,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腰骶部的发育畸形也使椎间盘长期处于非生理性受力状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在上述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存在的情况下,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就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这些诱发因素是:

  ①突然的负重。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在快速转腰加弯腰的动作时,椎间盘会受到巨大的扭转力,最容易引起纤维环破裂。

  ②腰部外伤。在暴力作用下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③腹压增高。腹压的突然增高可便腰椎曲度迅速后突,椎间隙突然由前宽后窄变为前窄后宽,发生髓核突出,如剧烈咳嗽、喷嚏、大便秘结时用力屏气等。

  ④外受寒湿。寒冷和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内压增加,神经根炎症加重。

  ⑤妊娠产后。胎儿的重量可造成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加重腰椎的负担。产后骨关节及韧带松弛,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01-13 00:08:06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伴侣经常发脾气暴躁易怒是怎么回事
出现女性伴侣经常发脾气暴躁易怒,一般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但也不排除是焦虑症、躁狂症导致,建议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方法改善。1、精神压力过大如果女性伴侣长期处于工作压力过大或家庭环境过于吵闹等状态,可能会对颅脑神经组织正常活动产生影响,造成脑内神经递质传递紊乱,引起情绪变化幅度过大、经常发脾气等症状。建议适当慢跑、散步等运动,也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辅助改善以上症状。2、焦虑症可能是患者受颅脑急性损伤、盲目使用药物、自身性格影响、家族遗传等因素影响,脑内神经递质传递紊乱,影响情绪变化,引发的一类精神障碍疾病,造成经常发脾气、情绪暴躁易怒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曲唑酮片等药物改善症状。3、躁狂症可能是患者受周围环境变化刺激、家族遗传性病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对患者自身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造成心理状态异常引发的一类病变,引起易怒、情绪变化幅度过大、精力过于旺盛等症状。需要患者配合医生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奥氮平片等药物治疗。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导致,建议根据病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若无法采用以上方法改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