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宅男宅女”老了更容易骨折

  现在“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周末时间都愿意宅在家里,不愿走出家门。这样对身体有什么隐患呢?下面来看《生命时报》的一则报道《中国老人晒得太少》。

  这里面谈到了新加坡国大医学研究生院近日对外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国老人普遍缺少维生素D,带来诸多健康隐患。人体约90%的维生素D来自晒太阳时自身皮肤合成,因此可以说中国老人很缺阳光,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好好享用阳光这剂“天然补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

“宅男宅女”老了更容易骨折

  令人忧虑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全国各大体检中心发现,大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由于不爱晒太阳,也不运动,早早地被骨质疏松这种“老年病”缠上。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盘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人群,多有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脊柱骨折:最常见

  脊柱是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质疏松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凸或脊柱后凸、X线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或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预示着全身骨强度明显降低。新的脊柱骨折或非脊柱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是强化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跌倒的重要时期。

  髋部骨折:致畸致残率高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其特点是致畸致残率高、康复缓慢、病死率高。股骨颈骨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若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为嵌插骨折,或一般情况较差而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牵引(骨牵引或皮牵引)、支具固定、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常需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架、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髋臼有无破坏而定。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常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和疼痛,造成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治疗多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宜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对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用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术式。

  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为颈腕吊带悬吊、贴胸位绷带固定或肩部支具固定等。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多需手术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人工肱骨头置换等。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等,其松动概率小,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少,尤其适合于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克氏针、螺钉、张力带钢丝操作简便,对组织损伤小,在保证肱骨头颈固定牢靠的前提下可以用来固定肱骨大结节,但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不适用。对高龄肱骨近端三部分或以上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可考虑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看了以上骨折治疗,你还敢一直宅吗?赶紧出去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吧。

2014-10-26 00:11:13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海波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高热患者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高热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调节环境温度、多补充水分、穿着合适衣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可以有效降低体温,避免因高热引起的器官损伤和代谢紊乱。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高热可能加重贫血症状,因此及时降温至关重要。患者可以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后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每次擦拭时间5-10分钟,可反复进行。还可以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者的额头、颈部两侧、腋窝等部位,注意避免冻伤,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调节环境温度 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患者散热,减轻不适。可以将患者所处房间的温度调节至22-24℃左右,可以通过空调等设备来调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适当打开门窗,但要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导致受凉。 3.多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患者水分大量流失,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同时促进散热。鼓励患者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每小时可饮用100-200毫升。 4.穿着合适衣物 高热时患者不宜穿着过厚,否则不利于散热,但也不能完全暴露以免受凉。给患者换上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如棉质衣物。当患者出汗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干爽。 5.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通过密切观察体温可以了解降温措施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建议每半小时到 1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测量时间为5-10分钟。 在处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高热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同时,应积极寻找并治疗潜在的感染源,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影响、电离辐射等原因造成的。 1、先天遗传因素 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先天性造血干细胞发育不良,导致患者体内的造血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父母及其他亲属患有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能导致患者患病风险增加,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骨髓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2、免疫功能异常 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体内的T细胞攻击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从而引起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肠溶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3、病毒感染 由于病毒感染之后,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而且还会影响到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片、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 4、药物影响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酚磺乙胺片、氨甲环酸片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患者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并到医院进行治疗。 5、电离辐射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引起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存活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存活率与具体病情、治疗方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等。如果患者病情较轻,患者仅出现轻微的贫血、出血等症状,而且患者的体质较好,通过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高。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出现严重的贫血、感染等症状,并且患者的体质较差,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此时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