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骨质疏松危害远超高血压 3成骨松骨折患者或会致残

卢伟杰 骨外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人老了必然出现的问题,然而事实却非如此。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卢伟杰教授就提醒,骨质疏松症并非生理老化,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慢性病。骨质疏松症是第二大致残性慢性病,最好做到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

400x300.卢伟杰

    专家介绍:卢伟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副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委员会理事,广东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常委,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会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预约加号)

  骨质疏松危害远超高血压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对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促进骨质形成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小梁变细断裂、骨强度下降,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

  卢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虽然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导致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率,约有5成患者会致残。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病一样,都是需要患者长期控制的慢性病。很多患者认为只是出现骨折时才需要治疗骨质疏松,导致骨质疏松难以像高血压那样得以控制。因此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危害远大于高血压病,如不及时、长期治疗容易使患者致残。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是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卢教授指出,有20%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会出现另一侧髋部骨折,24%的骨质疏松患者在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30%的患者永久残疾 ,40%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80%的患者不能完成至少一项日常活动。

  四方位预防骨质疏松症

  一、从儿童期开始防骨质疏松。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和维生素D,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要多吃,特别是牛奶,坚持每天喝一袋。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者,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时期,可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

  三、加强运动。有不少人认为多吃钙片就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其实单纯补钙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钙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必须有运动,使钙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

  四、加强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好烟酒的人、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都是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通讯员:韩文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9-05 08:54:20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汤志水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全切双眼皮多久可以修复
全切双眼皮手术的修复时间区间通常为术后6个月至1年,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疤痕增生程度、个人皮肤状况以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在全切双眼皮手术后,眼部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愈合和稳定。一般来说,术后1至2周是伤口的修复期,此时伤口逐渐愈合,肿胀和淤青逐渐减轻。随后,进入瘢痕的增生期,通常在术后2周到2个月期间,瘢痕增生会比较明显,但随后会逐渐消退。术后2个月之后,进入瘢痕的塑形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至6个月的时间,直至双眼皮形态基本稳定。因此,从生理恢复的角度来看,全切双眼皮手术后的6个月至1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修复时间窗口。然而,实际修复时间还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若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或双眼皮形态在6个月后仍不满意,且疤痕增生严重,需要等待疤痕软化、稳定后再进行修复。此外,个人皮肤状况也会影响修复时间,皮肤较薄、愈合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修复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需要在心理状态稳定,对修复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进行。针对全切双眼皮手术,建议患者务必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术前应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了解手术风险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在等待修复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眼部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和损伤,以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和稳定。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沙眼衣原体阳性是怎么感染的
妇科沙眼衣原体阳性通常是指沙眼衣原体感染了女性的生殖道,这种感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生,如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等。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阴道性交、口交和肛交等性行为均可导致感染。在性行为过程中,沙眼衣原体可通过黏膜接触进入人体,引发感染。2、母婴传播:孕妇若感染沙眼衣原体,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被感染,导致新生儿出现结膜炎或肺炎。因此,孕期筛查和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对于预防母婴传播至关重要。3、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沙眼衣原体的传播。例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妇科检查器械、手术器械等,可能使患者感染。4、间接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例如,接触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毛巾、浴巾、马桶座等个人物品,尤其是当这些物品上有感染者的分泌物时,可能会导致感染。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的概率较低,因为沙眼衣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行为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使用避孕套以降低性传播风险,并固定性伴侣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尤其是有性活跃史的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此外,保持个人物品的清洁和私密,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也能有效降低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妇科查沙眼衣原体查什么
妇科查沙眼衣原体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细胞培养法、血清学检查等,目的是筛查和诊断是否存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抗原,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筛查。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法,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2、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核酸。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核酸检测还可用于区分不同的沙眼衣原体血清型,为治疗提供参考。3、细胞培养法: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到特定细胞株中培养沙眼衣原体,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以确定感染。这种方法是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金标准,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通常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的确诊。4、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如IgG、IgM),了解患者是否感染过沙眼衣原体以及感染阶段。此方法适用于无法获取病原体标本的情况,如慢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者。但血清学检查无法区分当前感染和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若怀疑感染沙眼衣原体,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以防止感染复发或引发其他生殖系统疾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沙眼衣原体严重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妇科沙眼衣原体感染一般并不严重。一旦确诊为妇科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从疾病的自然进程来看,沙眼衣原体感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在感染初期,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女性的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引发宫颈炎。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并干预,炎症通常局限在宫颈局部,不会迅速蔓延至子宫、输卵管等其他重要生殖器官。即便少数患者因未及时治疗,炎症向上蔓延,引发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多数情况下也处于轻度炎症状态。其次,针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现代医学已经有了成熟且高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对沙眼衣原体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些抗生素口服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以阿奇霉素为例,单剂量口服给药就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简化了治疗流程。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一般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负担。只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的沙眼衣原体,实现临床治愈,且复发率较低。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此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十分必要,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的复发或其他潜在的妇科问题,做到早诊早治,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