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跳“广场舞”跳出肩周炎?肩周炎源于受寒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越来越多的市民聚集在大街小巷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广场舞作为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近年来受到了中老年人的热捧。而近日一直热衷于广场舞的张阿姨却发现自己的肩膀出现了疼痛的症状,一经医生诊断居然是肩周炎,广场舞不是可以预防肩周炎吗,怎么反倒因此犯上了肩周炎?对此,我们邀请到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刘刚主任为我们解答疑惑。

肩周炎,肩周炎治疗,肩周炎预防,跳“广场舞”跳出肩周炎?肩周炎源于受寒

  指导专家:刘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脊柱、关节术后的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的神经康复,儿童脑瘫、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治疗,产后康复。技术专长:1、中枢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评估与治疗。2、脊柱关节术后的步态分析和平衡评的评估与治疗。3、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技术缓解肌痉挛。4、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5、悬吊训练技术6、盆底功能的评估与治疗。

  50-60 岁中老年女性最易引发肩周炎

  针对张阿姨的肩周炎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刚指出:肩周炎通常是因为长期肩膀受力,运动时牵拉扭伤或是肩部受寒,造成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的疼痛、粘连及关节活动受限。张阿姨跳舞时常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寒凉的时间段,加上习惯着无袖背心,运动时出汗受凉,从而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据统计,临床上肩周炎的患者多集中在 50-60 岁左右,且女性肩周炎患者居多,对此,刘刚主任表示,从中医角度上看,中老年人气血衰弱,容易受风、寒、湿的侵袭,造成局部气血流动受阻,不通则痛,而女性患者较多,又是由其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女性生产及月经皆易耗气伤血,长期做家务劳动、抱孩子等而致的肩关节劳损,同时中老年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减少又会使脂肪分布、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受影响。

  对于年轻人常出现的肩周炎肩部疼痛,刘主任表示道:“年轻人很少患肩周炎,若其肩周炎肩部疼痛大多考虑劳损,当然上班族们长期呆在空调房里亦会受寒致肩周炎,但肩周炎一般症状较轻,不会出现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此外,肩周炎亦无明显的职业特点,肩周炎发病并不局限于体力劳动者。”

  肩周炎光“止痛”?可造成关节功能进一步恶化

  很多病人认为肩周炎不治疗也能痊愈,刘刚主任表示:有些肩周炎病人确实能够好转,但肩周炎好转周期非常漫长,一般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肩周炎才能得到改善,可如果不去干预肩周炎,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肩周炎并发症,如疼痛及关节粘连造成肌健挛缩,肩关节不活动导致的骨质疏松,乃至长期不锻炼而加大了骨折的风险。刘主任认为医疗干预在减轻肩周炎病人痛苦,缩短肩周炎康复疗程方面具有极大意义。

肩周炎,肩周炎治疗,肩周炎预防,跳“广场舞”跳出肩周炎?肩周炎源于受寒

跳“广场舞”跳出肩周炎?肩周炎源于受寒

  此外,有些肩周炎患者会自行在家使用止痛药物,是否可行?刘刚主任就建议,如果通过自行治疗后肩周炎疼痛没有缓解,甚至是持续恶化,则须积极就医,避免漏诊误诊,即便肩周炎自行疼痛缓解但关节活动受限了,也必须到医院进行诊治肩周炎。

  一般医生都会通过 X线检查予以肩周炎鉴别诊断,排除骨折等其他骨性疾病,提倡及早进行规范性的治疗。另外,肩周炎病程较长,可能需要 2 周至一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或功能活动障碍,早期自行诊断肩周炎难度较大,若稍有不适就及时就诊,则发展为肩周炎的几率会大大下降。

2013-08-07 09:21:3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脚趾掉皮了怎么回事
脚趾掉皮可能是因为皮肤干燥、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湿疹、汗疱疹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皮肤干燥 皮肤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角质层水分减少,从而引起脚趾脱屑和起皮、皲裂的现象。患者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涂抹保湿乳液等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2.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足部皮肤后大量繁殖,可能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脚趾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鳞屑脱落。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局部外用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克霉唑乳膏涂于洗净患处,一日2-3次。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外用,一日2次,涂患处,并轻揉片刻,疗程1-2周。 3.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直接接触到刺激物或过敏原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当病情发展至慢性期时,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出现脚趾掉皮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其中氯雷他定片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日1次,一次1片(10mg)。 4.湿疹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日光照射都可能诱发湿疹。湿疹通常伴随剧烈瘙痒,反复发作,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粗糙、增厚,甚至出现皲裂和脱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用时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氧化锌软膏外用,1日2次,擦涂患处。 5.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由出汗不良引起的表皮深处的小水泡,破裂后会出现脱皮现象,可伴有剧烈瘙痒、刺痛或烧灼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使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复方樟脑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外用,涂患处,具体使用频次遵医嘱。复方樟脑软膏外用,取适量,涂敷患处,一日1次。 建议定期观察脚趾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有持续不适或疑似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如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避免穿着不透气的鞋子造成闷热潮湿的环境。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痔疮用完药掉皮正常吗
痔疮指痔,用完药掉皮一般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药物刺激、用药不当、药物过敏、药物性皮炎、真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药物刺激如果患者在使用痔疮栓的时候,药物对肛门造成刺激,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掉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治疗。2、用药不当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痔疮栓,可能会导致药物刺激肛门,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3、药物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可能会对痔疮栓中的成分过敏,从而引起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掉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停止使用药物,以免加重过敏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4、药物性皮炎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痔,在使用痔疮栓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的情况,从而引起药物性皮炎,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5、真菌感染如果患者在使用痔疮栓的时候,没有做好局部清洁卫生,可能会导致痔受到真菌感染,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肛门瘙痒、水疱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指掉皮脱皮不痛不痒
手指掉皮脱皮不痛不痒,一般可能是因为生理性脱皮、剥脱性皮炎以及干性湿疹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生理性脱皮 一般患者出现手脱皮不痛不痒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手部过于干燥、长期接触水等原因导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避免长期接触水即可,也可以外用凡士林、维生素E乳膏等保湿剂,起到滋润保护作用,手指掉皮脱皮不痛不痒就会得到缓解。 2、剥脱性皮炎 手指掉皮脱皮不痛不痒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剥脱性皮炎所导致。此类疾病的典型症状为皮肤潮红、浸润以及脱屑等。该病主要是因为手部接触酸性、碱性物质或者刺激性的物质等,会导致局部角质层剥脱的状态。患者可以遵医嘱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他克莫司等药物进行涂抹,还可以口服维生素B片等药物。建议患者平时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病情加重。 3、干性湿疹 一般干性湿疹会出现干燥、脱屑以及红斑等,并且还不痛不痒。干性湿疹主要是因为皮肤过于干燥所致,好发年龄段一般是老年人或者小孩,因为这个年龄段身上出油较少,则容易出现干性湿疹。患者可以遵医嘱外涂卤米松乳膏、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等进行治疗。除外涂药物外,建议患者平时洗澡避免用过烫的水,也不要过度清洗或者频繁洗澡,避免刺激皮肤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