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丙肝即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并没有特效药。临床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配合使用保肝降酶药物,以及适当使用干扰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病情与体质,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1、抗病毒药物:临床主要是使用DNA药物,如利巴韦林、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等,主要是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通常需要使用6个月以上,有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延长疗程;
2、保肝降酶药物: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可使用一些保肝降酶的药物,如联苯双酯、双环醇、甘草酸制剂等,有利于肝细胞膜的修复,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也会降低;
3、适当使用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需要每周注射3次,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注射2次。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射,可产生抗病毒效应,但也可能会出现发热、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途径不同,所以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其他原因进行治疗,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可服用甘草酸二铵等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也可以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提高免疫功能,如胸腺肽。丙型肝炎在发展为肝硬化后,可以使用利尿药物,如布美他尼等进行治疗,以减少腹水的产生,预防肝硬化的发展。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
武汉市普仁医院 感染/肝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脾胃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