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等方面。
1、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比如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出现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者有输血及血制品的经历,就需要警惕丙型病毒性肝炎;
2、生化指标: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化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比较明显,尤其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般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也可作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如果在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前,或者治疗过程中,发现肝脏有弥漫性的肝脏改变,就需要考虑是否有丙型病毒性肝炎;
4、组织学检查:如果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已经出现了肝脏的病理变化,如慢性肝炎的慢性化,就需要确定是否有丙型病毒性肝炎。
除上述以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还要检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耐药检测,即所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果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的RNA,即可以确定患者存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经过积极、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的RNA转阴,即可以判定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治愈。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愈不能单纯依靠丙型肝炎病毒RNA的转阴来判断,还要结合肝脏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脾胃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