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核酸定量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丙肝核酸定量大于30U/mL,即阳性结果,说明患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否需要治疗,还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肝功能、肝脏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进行综合分析。
1、是否需要治疗:若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大于30U/mL,肝功能正常,肝脏超声未见明显的肝脏异常改变,此时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2、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若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大于30U/mL,伴有乏力、食欲下降、肝区不适等症状,同时肝脏彩超提示有肝炎的表现,此时属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达卡他韦等;
3、其他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出现肝衰竭,需要应用人工肝或肝移植进行治疗。此外,如果是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除应用保肝降酶治疗外,还需要停用损肝药物;
4、日常护理: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患者日常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脸刀、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饮食上注意不能饮酒,避免进食高脂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