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黄疸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检测。

1.恶心
当肝脏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此时,由于胆汁淤积,可能会出现恶心的症状。恶心通常发生在上腹部,是由胃肠道不适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
2.乏力
乙型肝炎病毒繁殖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导致身体疲劳不堪,从而引发乏力的现象。乏力感一般较广泛地分布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最为明显。
3.腹胀
腹胀可能是由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炎症刺激胃肠蠕动减慢所致。腹胀多集中在下腹部中央区域,可能伴随嗳气、打嗝等消化道症状。
4.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导致肝脏组织发炎、坏死,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水肿,产生疼痛感。肝区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部,有时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
5.黄疸
黄疸通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后胆红素代谢异常,未被摄取的胆红素进入血液中,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进而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形成黄疸。黄疸通常首先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黄染,随后可能出现尿液变黄的情况。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乙肝病毒DNA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查来评估病情。对于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避免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